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这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知识分享课,更是一场职业规划指导课!”4月22日下午,参加“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山东大学专场宣讲会的山东大学2024级本科生王玲由衷感叹,“海右人才带来的宣讲和资讯,让我更了解了济南市的人才政策,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近,“海右人才”确实有点儿忙。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们还要担起一项重要任务,为广大高校师生宣传济南、推介济南。
笔者留意到,“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宣讲团成员,是从全市各条战线、各个系统的海右人才、“出彩型”好干部中,经层层推荐、反复酝酿后选拔出来的,他们是敢担当、善创新、能作为的优秀代表,是值得学习的榜样。
4月22日,“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山东大学专场宣讲会举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宣讲活动与以往不同,不仅形式上有所创新,更重要的是,现场还组织邀请了近60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
暖心:人才政策宣讲进高校聚才
近年来,济南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动态优化推出人才政策“双30条”,覆盖人才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全方位需求。例如,新就业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可分别享受最长3年的生活或租房补贴,企业工作的硕博士还可以享受10-15万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另外,来济求职者经申请可以享受免费住宿,青年人才可获公交地铁免费等福利。同时,济南对青年人才诚意满满,通过定期举办“情定泉城、缘来是你”青年人才交友会、集体婚礼等活动,提高人才归属感,让更多青年在济南安居乐业。整体来看,济南人才政策不断推陈出新,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
此次宣讲活动中,宣讲团成员结合具体案例解读“双30条”,配以视频形式,将抽象条款转化为可感知的机遇,让济南人才政策更走心。
“90后”科研工作者吴小虎讲述了“火热”的科研之路,济南睿达物联网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梁文星分享艰苦创业经,山东北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岛带来了“一个好人的三个梦想”,山东大学博士尹贻生分享他选择济南的点点滴滴,坚持公益服务十年的张金铃用“长期主义”温暖更多人……
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奋斗经验,以朴实的语言向广大学子传递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强烈信号,引发了在场师生的共鸣。
人才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院校更是人才的输送阵地,宣讲活动自然也是为城市未来“投资”。
宣讲团成员以个人的亲身经历来折射泉城发展,以微观角度切入反映宏大叙事进程,进而提升驻济高校大学生留济率,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选择济南、留在济南、爱上济南。
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次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更是一次“走新”更“走心”的城市邀约。
用心:济南构建最优人才生态系统
让人才走进高校看似是招才引智的常规动作,实则符合城市发展范式的变革:济南不是满足于人来了,而是致力于构建“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的“热带雨林”式生态。
近年来,济南致力打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持续打造“我在济南刚刚好”城市人才IP,不断追求人才政策的“比较优势”和“领跑优势”。从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看出:
2020年,济南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零门槛落户”政策;
2021年起,以“一座城的名义”,连续四年为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市委书记亲自“喊话”留人;
2022年,“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发布;
2023年,推出首届海右人才节,涵盖5大类206场活动,并为求职群体提供食宿玩乐等系列优惠;
2024年,连续两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出近6万个岗位;首次以城市之名为济南大学生举行开学典礼,活动围绕“济南奖学金”“青年驿站”“‘百校优才’泉城行”“名企开放日”“泉城青年畅游卡”等系列城市青年政策进行推介,发布了驻济高校优秀学生奖励政策、系列实习实践活动等,为济南20万大学新生送上政策“见面礼”;
2025年一开始,济南在人才方面就推出了不少举措。比如,3月,“天下泉城聚天下英才”中国·济南第三届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再次推出3万余个岗位;4月,面向广大人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朋友发布人才政策“金点子”征集令,“才聚泉城高校行”先后走进重庆、吉林、北京、上海高校引才,等等。
一系列密集的人才“组合拳”释放了一个信号——在济南,“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品质、内心有归属”并非口号,而是可触摸的现实。这种“叙事策略”打破了传统政策宣讲的灌输模式,通过情感共鸣激发青年留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细心:“三送”模式创新人才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现场还组织了近60家用人单位开展招聘,展位前,很多学生为即将到来的毕业季提前做准备。
至此,“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的开展路径清晰起来:“送典型”,以榜样力量激活人才共鸣;“送政策”,从普惠支持到精准赋能,展现引才诚意;“送岗位”,产才融合下精准对接,释放引才实招。
如果将视野拉长,就会发现,“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也是济南倾力打造“一节一赛、一会一礼、一校一行+海右人才传播矩阵”的“6+1”招才引智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一行”即“才聚泉城高校行”和“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这两个活动与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共同搭建起济南市“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常态化人才招引体系。
“引进来”与“走出去”本就是人才工作的一体两面,既要招引外地优秀人才主动地踏进城市的大门,提高人才“增量”;更要深耕本地,挖掘优秀人才,做好人才“留量“。如此,才能打造人才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人才“存量”。
从这个角度来看,开展“海右人才驻济高校行”活动无疑是持续擦亮“海右人才”工作品牌,提升驻济高校大学生留济率,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选择济南、留在济南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
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也是一项有益的探索。具体到此次宣讲活动的要义,我们也相信,在多方的同频共振中,高等院校将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城市竞争进入“人才生态”比拼阶段,济南的“三送”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人才战略的成功,不仅在于政策的叠加,更在于能否构建“情感共鸣-制度保障-机会供给”的协同网络。
这座“刚刚好”的城市正以系统性创新,书写着新时代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的济南篇章。
摄影:黄中明 编辑:刘雨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