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与远谋:透视济南经济“一季报”
姬望平微信公众号  2025年05月08日

对于城市的发展年轮来说,每一个季度的数据都很重要。

近日,济南发布了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91.3亿元,同比增长5.5%。用官方的话说“起步平稳,展现出强劲的韧性和活力”。

可以说,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济南能够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实属不易。数据是晴雨表,是镜子,既能展现令人欣喜的优势亮点,清晰映照出济南经济破局发展的态势,也能让我们看到济南远谋未来的努力。

(一)

先看看那些闪闪发光的优势。工业领域无疑是一大亮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发展势头强劲。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更是表现卓越,增加值同比增长29.4%和25.5%,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大步迈进。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倍增,发电机组、集成电路圆片等产品产量也大幅增长,这些成果无疑是济南在新兴产业领域深耕细作的有力见证。

数据之外,济南工业的发展优势是清晰而明确的。

一则,是产业升级与集群效应显著。济南长期坚持的“工业强市”战略,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比亚迪济南基地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动全省近400家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整车+零部件”全生态链。同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钙钛矿光伏电池、智能算力规模等技术指标居全国前列。

二则,是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突出。4月29日,济南市“聚力项目提升 开创强省会建设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24场——市科技局专场就提到,2025年济南将聚力实施“科技创新五大提升行动”,计划取得标志性科技成果10项以上,90%的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投向企业,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这不仅是计划布局,更是二三四季度数据再攀升的底气。

三则,是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双轨并行。作为全国数字生态总指数第8的城市,济南加速推进AI、工业互联网和5G-A网络建设,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将确保超80%,以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以及绿色低碳供应链为代表的绿色制造体系也在持续完善。

最后,则是政策与载体支撑强劲。今年是济南《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也是收获之年,济南工业以创新为核、集群为基、绿色为翼的立体构想已逐步成为现实,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国际化平台。

(二)

消费市场同样可圈可点。根据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9%,消费市场稳中有升。尤其是线上消费板块——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8.3亿元,同比增长39.0%,拉动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1个百分点;占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7.2%,较去年全年占比提升了4.0个百分点。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消费领域统计数字的增加,清楚地反映出济南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这驾马车正逐渐调整步伐,以更稳健的姿态拉动经济增长,济南也能够超越数据增长的表象,真正培育出具有韧性的内生动力。

再看看固定资产投资部分。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20.2%,较去年全年加快20.2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7.3%,较去年全年加快8个百分点。统计部门在解读数据时,将其描述为“固定资产投资回升向好,投资活力显著迸发”。事实也正是如此,这组数据表明了济南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和投入。一季度投资埋下的“种子”,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茁壮成长。

(三)

一季度的各项数据显示:不管是工业领域的厚重底蕴,还是新兴产业的崭露头角,济南始终以温润而倔强的姿态,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错位生长——如同一池活泉,表面波澜不惊,地下却自有奔腾千里的力道。

对于济南,真正的对标从来都不是数据的“竞赛”,而是立足“强省会”战略实际和自身产业禀赋,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发展模式。当人们谈论济南时,总绕不开那口喷涌千年的趵突泉,却鲜少察觉这座泉城正以同样喷薄的活力重塑时代坐标。

在科创领域,济南全国重点实验室14家、省实验室3家、省重点实验室126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并依托中科院济南科创城等平台持续推动技术转化。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领先;交通、贸易领域,作为京津冀与沿黄省份以及长三角地区的衔接枢纽,济南“米字型”高铁网连接全国254个城市,小清河复航工程补齐了没有水路运输的短板,实现“通江达海”,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稳定增长,依托中欧班列、国际内陆港和跨境电商平台,正加速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人文软实力领域,济南“山泉湖河城”独特自然禀赋与4600年文明史交融,兼具龙山文化、儒家文化底蕴与现代开放包容精神,截至2024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87.5万人,每年新增十几万青年俊才,人才资源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轨迹线“同步上扬”……

回望济南一季度,5.5%的GDP增长、22.6%的外贸进出口增速、20.2%的工业投资增幅,都在诉说一个道理——真正的破局,不在于追赶风口,而在于创造趋势。

未来的济南,既保持着“工业强市”的厚重底蕴,又激荡着“数字革命”的创新脉搏,更坚守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锚点。这座黄河滋养的古城,终将在传统与现代、内陆与全球、规模与质量的辩证统一中,找到属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济南答案”。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