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黄河北,将有一座350米高的城市新地标。
最近,济南市政府官网发布《启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25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建设项目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征求意见,时间为2025年4月10日至2025年5月10日。
公示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拟规划建设高度约350米的商务商业地标建筑。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鹊华新区,黄河新城”的城市新地标。
高楼层层攀升,不只是钢筋水泥堆砌的高度,更是这座城市发展能级的跃迁。
济南的天际线一次次刷新,是济南从工业文明迈向现代化都市的进行轨迹,也是一座城市雄心与自信的具象表达。
一
高楼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
路易斯·沙利文说过:“建筑高度的背后,是一个城市的梦想。”
高楼,它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城市实力的象征。
北京的中国尊大厦,总高528米,是北京的地标建筑。中国尊大大提升了北京CBD区域的核心地位,2024年前11个月,CBD功能区税收约1300亿元,以全市千分之五的面积创造了8.5%的税收,其中,中心区每平方公里更是创造了近90亿元税收,位居全国高端商务区前列。
迪拜的哈利法塔,以其高达828米的高度和独特的建筑造型,成为了迪拜的标志性象征。
今年,魔都上海迎接了新地标,白玉兰观景台,320米的高空,可以看到整个陆家嘴的三大标志性建筑,感受黄浦江两岸的壮丽景色。
这些摩天大楼,不仅改变了城市天际线,更重塑了城市的经济格局与文化形象。
图源:TheStage白玉兰观景台
二
你还记得济南的“第一高”是什么吗?
济南的“天际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代又一代人共同缔造的城市记忆。
最早的“济南第一高”并非摩天大楼,而是成丰面粉厂——一座30多米的工业建筑,它矗立在济南火车站北侧,是苗氏兄弟在民国时期投资建设的现代化面粉厂。它以独特的巴洛克风格,成为当年最显眼的城市天际线。
2013年12月,成丰面粉厂被列入济南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了济南近现代重要历史的见证者。2020年,成丰面粉厂开启修缮工程;2021年底工程竣工,百年建筑延续生命、重焕生机。
到了上世纪50年代,济南百货大楼,堪称当时“最高地标”,是济南乃至山东兴建的第一个国营大型综合百货商店,“走,逛百货大楼去”,成为当年济南人最开心的娱乐方式。
从50米到突破100米的高度,济南用了10年时间。
上世纪90年代,东方大厦、索菲特银座大饭店相继问世,不仅刷新了高度记录,也承载着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尚记忆——旋转餐厅、江北第一高楼,成了那一代人心中的“城市封面”。
2023年12月25日,山东文旅酒店集团正式官宣推出怡豪品牌。济南银座索菲特大饭店外墙索菲特标牌的摘下,标志着雅高集团24年的管理即将结束。这座承载着济南城市发展变迁和一代人共同记忆的酒店,2024年1月1日将正式更名为怡豪大饭店,成为国际联号酒店到本土高端酒店品牌的转型标志。
三
济南高度进入“刷新模式”。
2009年12月底,济南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济南要强力推进城市“长高”,力争用三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把城市总容积率提高到2.5左右。
2010年,本地媒体《齐鲁晚报》报道说,济南市内高层建筑明显偏少。它还引用了一个数据,在平均高度方面,济南可能比杭州矮一半。与沿海等地的发达城市相比,济南的“长高”速度偏缓。
济南意识到,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补齐“高楼少”这一短板,让“高度”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支点。
一座城市的“高度”,不仅关乎地标建设的视觉冲击,更承载着经济能级与城市能见度。正是这种反思与愿景,推动济南将“高度焦虑”转化为“高度行动”,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
在经一路与纬三路交叉口的明珠国际商务港,该建筑建于2004年,主楼高188米,共53层,在当时是济南的第一高楼。
2015年1月,位于普利街的济南绿地中心交付使用,303 米的高度再次刷新济南高度,分别取代 188 米的济南明珠国际商务港和 249 米的青岛国际金融中心成为济南市、山东省第一高楼。
2020 年,对于济南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济南成功晋级 “万亿俱乐部”,城市经济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云鼎大厦在汉峪金谷落成,这座以古代酒器 “觚” 为设计灵感的建筑,高 339 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为济南的天际线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文化韵味。
如今的济南中央商务区,五座超高建筑正拔地而起,分别象征“山、泉、湖、河、城”,高度从230米到428米不等,形成独具济南风貌的塔楼群落。
2022年6月9日,428米的绿地山东国际金融中心(IFC)封顶,成为山东“第一高”,济南也正式进入“400米+”时代。
高楼林立之处,往往也是产业集聚之地。超高层建筑汇聚总部经济、金融机构、高端商贸资源,不仅吸引大量就业岗位,还助力城市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高端人才入驻,加快区域价值提升,释放巨大的经济潜能。
不断生长的城市脊梁,不单单是钢筋水泥的物理高度,更是城市经济实力的具象延伸。
图源:济南CBD管委会
四
城市的天际线还在更新。
即将崛起的350米起步区电视塔,绝非仅仅是高度上的又一次突破。
作为起步区的第一高楼,它承载的不只是“高度”,更是城市未来的想象。
这不仅是又一座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更象征着济南城市向北跨越、空间格局重塑的新篇章。
起步区电视塔高约350米,建成后将超越云鼎大厦,跻身济南高楼前三名,也是济南第七座300米以上超高层。
这座塔的意义,不止于“高”。
想象一下,未来,站在塔顶远眺,南望老城,山河湖城尽收眼底;北看新城,格局清晰,活力涌动。
与此同时,济南西部的天际线也在同步生长。
“济西”第一高,万融云城项目三号楼,也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主体结构已经突破197米,空中连廊联结三楼宇,城市立体化格局呼之欲出。
不仅如此。
天桥区“第一高楼”也在拔地而起,云锦湖公园的东南角,济南白金广场正在有序推进,马上这座总高度207.6米的超高办公楼,也即将成为新一代市民生活重的场景。
南有山体环抱,北有新塔崛起,东西高楼竞秀。随着空间重心的有序延伸,济南正在加快从“单核老城”迈向“多中心都市”。
这是济南未来城市能级提升的一次“高光时刻”。
五
从老城的成丰面粉厂、百货大楼,到汉峪金谷的云鼎大厦,再到今天的绿地IFC与起步区新塔,这一系列城市高点的变化,不只是建筑技术的跃升,更折射出这座城市的格局之变、节奏之变、眼界之变。
高楼在“长高”,济南也在“长大”。
而下一个刷新天际线的高度,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PS:从30米高的老地标到 428米的摩天大楼,济南的天际线一直在长高!你去过哪座 “第一高楼” 打卡?是去逛街、吃饭,还是单纯上去看风景?来评论区,分享你的独家回忆和感受!
综合:@观济南微信公众号 济南时报此前报道
综合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