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阎小雨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如果高温天持续三天以上,就称之为高温热浪。高温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传说中的副热带高压,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空气下沉会压缩增温,另一方面上升运动较弱,不易成云致雨,因此高压内盛行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
除去自然因素,高温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高温热量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城市中人工热源绿地减少,下地面属性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市区内温度明显高于临近郊区的现象。
在高温天里,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明热得离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实际温度却没有很高呢?原来,人体对温度的感觉,还受到气温本身之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甚至心情等。当气温35.6摄氏度时,如果相对湿度为45%,人体就会感受到40摄氏度的高温。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体感温度将接近50摄氏度。
持续的高温天气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发病率增多,当你在高温天气里,热到膨胀,热到模糊的时候,不妨试试这防暑小贴士吧!
穿衣方面,最好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勤洗勤换。饮食方面要适量饮用淡盐水、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贪食冷饮,饮食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饭。起居方面,应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浑身大汗时不宜冲冷水澡,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进出空调房间,注意适应室内外温差。出行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运动,若外出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
剪辑:阎小雨 编辑:刘雨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