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教育集团奥龙小学,有一项深受学生喜爱且意义深远的特色活动——“经典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这项活动已经延续多年,是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常规学科活动,也是“全员读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语文组教师根据小学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必背篇目,结合诗词难易程度及学生年龄特点,精心整理出“乐诵经典”古诗文分级诵读读本,编排设定为十二个级别,学生需通过“日常诵读-教师指导-定期考核”的流程逐级进阶。活动实施以来,近三百名学生完成通关。
从“背诵压力”到“文化浸润”:古诗文带来的成长蜕变
五年级学生李晓明(化名)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他数学成绩优异,就是一直对语文,尤其是古诗文背诵有畏难情绪,在考级过程中发现了《塞下曲》中“大雪满弓刀”的壮美意境,通过努力成为班级首位“十二级通关者”。学生们为了在考级中“通关”,会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古诗文,甚至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互相督促。这种学习氛围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数据显示,项目实施三年来,学生平均古诗积累量从23首提升至98首,语文素养测评中“文学鉴赏”板块得分提升21%。
为了加强校家社协同,让更多家长成为古诗文考级的“同盟者”,每个班级都邀请3—5位家长担任评委老师。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活动的公正性,也让家长能够更深入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是“家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曾担任评委的家长王女士感慨:“孩子现在逛大明湖会脱口而出‘荷叶罗裙一色裁’,这种文化浸润比分数更有价值。”
从学做俱佳到薪火相传:构建传统文化育人矩阵
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古诗文考级活动具有深远意义。奥龙小学将该项目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建设体系。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激励机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还打造了立体化的传统文化育人矩阵:非遗工坊中,孩子们用掐丝珐琅工艺再现《千里江山图》;在中华节气厨房里,清明做青团、冬至包饺子成为劳动教育生动载体;一曲妙趣横生的山东快板“赞名泉”更是登上区级展演的大舞台。这些实践印证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正在从“知识传授”转向“生命滋养”。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奥龙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方式创新,凝聚家校合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育人全过程。
通讯员:姜健
编辑:郑楚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