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麦浪如金。在平阴县孝直镇的粮仓里,东润种业刘延福轻抚着“济农107”麦种,这是他们十年磨一剑的培育良种;与此同时,济南市农科院实验室里,袁园园团队研发的高产稳产小麦济科109、节水抗旱小麦济科568、抗旱优质小麦济科628正陆续走向市场,为农民丰产增收保驾护航……
从一粒种子到几百万亩良田丰收的希望,济南种业人用坚守与创新,在高肥水田里同时书写着“中国饭碗”的泉城担当。日前,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政策措施(2025版)》,随着新版种业“11条”政策落地,将会有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在乡村振兴的沃野上,孕育粮食安全的新未来!
历经十年磨一剑
“村企联合”育出小麦新品种
6月26日,在平阴县孝直镇付庄村内山东东润种业有限公司的一处储粮仓库内,该公司负责人刘延福正蹲下身子,察看今年刚收上来的小麦种子。只见他左手抓起一捧小麦,右手仔细拨动着,生怕错过什么似的,在观察了几分钟后才满意地站起身来,向另一堆小麦走去。
刘延福介绍,这些小麦种子是他们公司近几年培育的“济农107”小麦品种,2023年通过山东省审定,是一个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抗倒伏能力较强,2023年在平阴县孝直镇50亩试验田亩产803.59公斤,该品种解决了小麦品种早熟不高产的普遍问题,并且为土地流转大户解决了麦收季节小麦集中成熟,易遇雨季,未收获的小麦成熟雨淋后品质下降,卖价比正常小麦价格低5分钱以上这一大难题。一些地方的经销商和种植大户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希望能将试验田里成功的新品种在当地市场化推广种植。
自2014年10月落户付庄村以来,以流转的400亩土地为依托,东润种业全身心投身玉米、小麦的良种培育,相继培育上市了“清照17”“济农101”“习玉1号”等多个小麦、玉米新品种,截至2024年,公司在平阴县的良种繁育基地扩大到8万亩的规模,“清照17”小麦品种被列为“2024年山东省小麦重大品种研发应用一体化应用试点项目”,在山东省内已累计推广500多万亩,11年时间,东润种业咬定良种培育的主业不动摇,每年至少审定1-2个小麦、玉米新品种,公司自主研发通过审定的小麦新品种达到4个,玉米品种8个,今年底有3个小麦品种有望通过审定。
同时,随着这两年品种高产好成绩的一个个出炉,东润种业和付庄村的合作开始走出村庄,不断向外裂变。
距离付庄村20公里开外的锦水街道凌庄村就是与东润种业合作培育小麦良种的村庄之一。今年麦收结束后,凌庄村合作田的亩产达到600多公斤。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0.15元的价格回收,凌庄村合作培育小麦良种亩均增收就能有180余元。而这种合作模式,东润种业在付庄村所在的孝直镇发展了4万亩。
站在已经主体竣工的种业科研楼展厅内,刘延福介绍,东润种业培育的“清照17”、“济农101”等小麦品种在山东省内得到示范推广,算上“习玉1号”玉米的种植规模,一粒粒种子已经飞出偏居平阴一角的小村庄,走向全省乃至全国的亿亩高产田。
如今,刚刚发布的新版种业“11条”中,政府再次对种业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这让他对公司下一步发展更有信心了,觉得按照既定的路子走下去,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促进了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未来一定会更加光明。
坚定不移走小麦育种“长征路”
保障“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更好
6月26日下午,在济南市农科院的实验室里,作物科创部部长袁园园正忙碌着。只见她拿起一个纸袋,将里面刚收上来的小麦倒在一个底部发光,类似于老式投影仪的装置上,一眨眼的工夫,旁边的电脑屏幕就显示出了这批小麦种子的各项数据指标。这批小麦,就是济南市农科院历时13年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济科109”。
袁园园介绍,这个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倒、耐晚播、磷高效等显著优点,与国家主导品种“济麦22”相比,“济科109”在山东省的两年区试中,平均亩产达到635.7公斤,比“济麦22”增产4.8%,株高平均78.5厘米,非常适合山东高肥水地块。
近年来,袁园园和她的团队在小麦育种上持续发力,成功培育并推广了几个表现突出的新品种,主要包括国审的“济科568”“济科628”,以及省审的“济科109”。目前,这三个品种都已经成功转化或正在转化,陆续走向市场。
“今年‘济科109’在济阳、平阴、商河等地试种,农户普遍反映增产潜力很大,而‘济科568’‘济科628’这两年分别在河北盐山县,以及咱们商河、平阴、莱芜等地的种粮大户田里进行了试种。目前的反馈也是抗旱稳产性特别好,是‘少浇水、多打粮’的好种子,这个评价非常实在,也让我们很欣慰。”袁园园说。
小麦育种,确实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长征路”。它的核心是围绕育种目标,经历“创造变异、选择变异、固定变异”的漫长过程,环节多、任务重、周期长,成功选育一个有价值的新品种,往往需要十年磨一剑,甚至更久。
“种子很迷人,但也很熬人。”袁园园说:“上千个试验区块、上万份育种材料,从播种到成熟,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要进行性状观察、数据调查。”田间科研工作,每一步都离不了人。
袁园园和她的团队对未来的核心育种方向非常明确,就是培育“高产、节水、营养高效”的突破性小麦新品种!这既是保障“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更好的需要,也是应对资源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据悉,目前市农科院除了已经审定的品种,还有5个表现优异的品系正在国家和省级区域和生产试验中接受严格考验。
“济南市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决心和行动,为我们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汇聚了更丰富的资源。特别是今年出台了新版种业“11条”等优惠政策,极大增强了我们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动力,支撑着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行。”袁园园表示。
连续几年出台种业扶持政策措施
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针对刚刚发布的种业政策措施2025版(新版种业“11条”),济南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杨瑞介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现代种业产业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连续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种业扶持政策、措施。
其中,良种繁育基地作为现代种业“保育测繁推”全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是衔接科研育种和农户应用的重要桥梁,刚出台的种业政策措施2025版,进一步加大了扶持力度,对500亩以上的基地给予每亩不超过60元补助。
另外,新版种业“11条”还有几处变化。一是为加大种业企业引育力度,增加了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支持方式,并且对新引进企业在济南认定为国家级种业阵型企业、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给予不超过100万元支持。2025年计划再引进和培育种业领军企业10家以上。二是为加快提高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水平,增加了“支持企事业单位新建品种试验、展示示范基地”政策内容。三是鼓励支持多方主体参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增加了“鼓励科研院所、种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承担种质资源保护任务,开展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参与地方特色品种开发利用、特色种质资源推广〞政策。四是扩大了政府性融资担保范围,将省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纳入市有关农业担保机构担保范围。
他表示,新版种业“11条”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我市“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建设水平。(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钱堃)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