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历下区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10%
新黄河  6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王倩  

7月8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济南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历下区专场,邀请历下区委副书记、代区长赵治文,历下区委常委、副区长张晓刚,历下区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旭刚,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赵信磊,山东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治,围绕发布会主题介绍历下区推进工业强市工作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赵治文介绍,近年来,历下区紧紧围绕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要求,紧盯全市“13+34”产业链体系和历下“2+2”主导产业定位,突出项目引领、实施创新驱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先后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山东省质量强区、科技创新强区,产业转型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重点产业不断壮大。我们着力汇聚核心要素资源,精心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全力推动电子信息、现代医药两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不断提升发展能级。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行业,2024年,全区软件产业规模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重点企业中创中间件成功上市,瑞泉电子、泰华智慧等15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明湖国际信创产业园,信创产业获评山东省“雁阵型”产业集群。在现代医药产业方面,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加快布局细胞与基因治疗等特色前沿产业,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建成高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了细胞CDMO和公共实验平台,引进了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吸引中源协和、骏腾医疗、华测检测等60家优质企业入驻发展。

二是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我们始终坚持向质量要效益,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10%。在保持平稳健康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7.3︰72.7,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了92.8%。项目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我们以山东历下经济开发区成功获批为契机,加快建设长岭智谷、华伟科创大厦、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产业载体,推进中兴高达、新华三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企业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主力军,历下的重点企业在各行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中创软件连续九年入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山东省电力工程咨询院获得全国电力工程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瑞泉电子获评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发展是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的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保持连年下降,中石化济南分公司等获评“绿色工厂”“无废工厂”,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较2022年增加12天。

三是实数融合加速推进。我们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举措,积极抢占产业变革先机。以打基础、利长远为目标,着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累计建成5G基站近8000个,实现5G网络信号深度覆盖。规划建设400P算力的济南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全区企业提供普惠算力支持。以优服务、强赋能为抓手,积极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国家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1.4万余家;华为“三个创新中心”为350余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及应用国产化移植验证;“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标识注册量突破1.7亿,为600余家接入企业提供数据可信存证、通信链授权、供应链金融等一站式服务。以促融合、提效能为导向,持续巩固数智转型成效,全区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8个,3家企业入选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2%,历下连续两年获评山东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区。

四是创新环境更加优化。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互融互促。在市场主体方面,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38.4亿元、同比增长8%,全区高新技术企业756家,市级以上各类重点实验室89家,省技术创新中心1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家,累计招引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0家、“瞪羚”企业73家。在科创资源方面,着力抓好各类要素保障,大力发展耐心资本,组建78亿元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山东科技大市场等优质平台投入运营,加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2024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19亿元,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240亿元、同比增长17.6%。在科创人才方面,全力推动高端人才引进,编发“引才图谱”,近三年累计引进外籍专家300余人、柔性引进外籍院士20人,培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人,以优质人才生态赋能创新发展。

摄影:王倩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