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北延项目通车在即,黄岗路隧道顺利完成黄河段掘进,航天大道隧道加快建设……跨河通道的建设为济南携河北起注入强劲动力。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济南黄河黄岗路隧道,揭秘这座世界的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项目是济南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标杆性工程,工程南起蓝翔中路,北接G309互通立交,全长约5755米,盾构段长约3290米,单洞双层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隧道先后下穿黄河两岸大堤、黄河等敏感地区,最深覆土厚度达49.2米,最大水土压力6.3巴,掘进过程中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黄河地层是粉质黏土,中间还夹杂着大量钙质结核,就像夹杂着“枣核”的“年糕”。在掘进时,粉质黏土不仅会造成刀盘结泥饼,废浆处理难度也大幅提高,泥浆环流系统控制压力大。此外,钙质结核还会使盾构机刀具磨损增大,导致泥浆泵管堵塞。”中铁十四局济南黄岗路穿黄隧道项目盾构机长代文强介绍。
为此,项目团队量身定制了世界在建最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山河号”,长163米,重达5200吨,最大开挖直径17.5米。为更加有效适应黄河流域特有地层,项目团队对盾构机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升级优化,通过增大盾构机刀盘开口率并安装大流量中心冲刷系统,有效防止了刀盘结泥饼;通过优化刀具配置,有效应对不规则分布的“钙质结核”,还创新采用“絮凝+提浓+压滤”组合工艺,提高废浆处理能力,每小时处理废浆近600立方米,废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据介绍,历经3个多月,“山河号”盾构机已于6月22日,顺利完成一级水源保护地沉砂池、黄河北岸大堤、黄河、黄河南岸大堤的穿越。该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主城区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互联互通,有力推进起步区建设全面提速,促进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编辑:柏凌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