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王倩
7月10日,2025年夏粮“成绩单”新鲜出炉——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994.8亿斤,其中小麦产量2763.2亿斤,实现稳产丰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省夏粮单产水平、总产增量跃居全国第一,总产量、播种面积均居全国第二位。作为省会城市,济南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不断研发拓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优良品种,不仅实现量上的突破,更是在提质增效上下足功夫,用一粒种子解决了近千万人的口粮,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好、端得更牢。
鲁研951较济麦22增产5.9%
良种是农业的芯片。在泉城大地上,每一颗饱满金黄的小麦种子都在讲述着关于播种与收获的轮回故事。
6月12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与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小麦新品种鲁研951在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祥霞家庭农场实打测产,亩产884.13公斤,鲁研951尽显良种魅力。
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农业推广研究员王美华介绍,鲁研951是济麦22和国家骨干型小麦品种鲁原502“强强联姻”的后代,于2022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正式获得市场准入的“通行证”。自问世以来,鲁研951便凭借“广适、高产、优质、多抗”的卓越特性,在全国多地的种植试验与大田生产中脱颖而出。自审定以来,从2023年秋播的3万亩到2024年秋播的150万亩,鲁研951只用了一年时间。
据媒体2024年报道称,鲁研951在国家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93.7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4.3%;随后进入国家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4.2公斤,比对照品种济麦22增产5.9%。今年5月,它更是凭借优异的综合表现,荣登2025年国家农作物“苗头型”推广目录,成为我国小麦育种领域当之无愧的明星品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注入强劲动能。
新黄河记者从济南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济南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双提双减”促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进粮食技术集成万亩示范区、千亩示范片建设,今年章丘小麦高产攻关田实打测产850公斤/亩以上,创全市单产新高,夏粮有望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智慧农机让粮食增产20%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强化单产提升和多元化食物供给。同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生物育种、智慧农业、低空技术等科技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
高清监控摄像头、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植物病菌孢子捕捉仪、物联网虫情信息采集设备……这些高科技设施被安置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王庄村张有国经营的德汇家庭农场。
张有国流转土地种植面积300多公顷,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他所经营的家庭农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了20多台农机。去年,他又新增了7台智慧化农机——精播机。与传统农机相比,精播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漏播种子,同时播撒肥料也更加精准均匀。
“机器采用基于北斗导航技术的无人驾驶系统,科学施肥测土配肥等管理方式,从粗放式管理过渡到了精细化管理,提高了作业效率,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张有国告诉新黄河记者,增加的这些智慧化农机让粮食产量至少提高了20%。
如今,新型智慧农机正成为粮食节损的利器。6月份夏粮收获时,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一台台轰鸣作业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印证着三夏的繁忙。据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汝武介绍,公司从机收减损上做文章,机械收割损耗从原来的3%下降到现在的5‰以内,平均每亩地减少损耗30斤以上,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据济南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乔庆勇介绍,今年三夏期间,全市3万台大中型拖拉机、997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和1.86万台套精量播种机有序作业,市农业农村局还成立了3个“三夏”农机化生产帮包工作组,在全市进行巡回指导,为“三夏”生产安全高效进行提供坚实保障。
粮食日烘干能力达1.55万吨
粮食烘干仓储体系建设,是产后节粮减损的基础工程,也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6月6日,在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矗立在厂区里的一座烘干塔正在进行作业。“我们在相公庄街道和黄河街道建立了两处粮食烘干仓储基地,如果同时开工,每天大概能满足3000亩地粮食的仓储需要。”山东鲁供丰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汝武介绍道。
赵汝武称,烘干基地是在2021年投产使用的,占地约54亩。配备的烘干塔和6个桶仓,再加上基地厂区晾晒粮食的空间和储存仓库,完全能够满足储存周边5万至6万亩土地粮食的产出,总储存量能够达到3万吨。
据介绍,收割后的小麦首先被装上运粮车,进入基地后,进行过磅称重,再由工作人员对车内粮食取样检测,随后根据不同的水分在晾晒场地进行分堆存放,最后经过筛选进入到烘干塔。经过烘干作业之后,达到标准水分的粮食会根据品种存入不同的桶仓,后期公司将根据订单,分批次供应到国家各个粮库,从而完成粮食的入库工作。
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中储粮济南直属库的夏收工作目前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济南直属库应用AI图像识别害虫监测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捕捉和分析粮仓内的害虫活动,同时还具备智能预警功能,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自动做出决策,有效防控害虫。这一监测系统应用,不仅提升了粮仓管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也为粮仓的害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确保了粮食储存安全。
近年来,济南市把粮食烘干仓储体系建设,作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主导环节,列入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重要内容,坚持“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安全可靠”原则,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清单化推进,凝聚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处千吨级烘干项目、16处百吨级烘干项目;粮食烘干机械保有量达311台,日烘干能力可达1.55万吨。在章丘区、济阳区等粮食主产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粮食烘干设施布局,多个镇街均设有不同规模的烘干站点,基本能够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粮食烘干需求,切实保障了粮食颗粒归仓。
摄影:王倩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