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成地
道路的顺畅是关系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也是关系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7月17日,济南市政协精心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群众代表与部门有关负责人围绕“‘路’力同心,共享通畅——优化城市道路刨掘管理”开展第二次现场商量,为提升城市形象,方便市民出行建言献策。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施工现场、小清河北路外热入济项目了解道路刨掘管理情况。
“济南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凤凰南路站,止于济北站,跨越黄河,线路全长约30公里,共设车站23座。”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建设全面推进,全线23座车站已全部进场施工,其中11座车站主体结构顺利封顶,3座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8座正在进行围护结构施工;多台盾构机正开足马力推进隧道建设。
据了解,济南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工程为二期规划建设线网中唯一南北向跨黄河骨干线路,起于凤凰南路站,止于济北站,途经高新区、历下区、历城区、天桥区、起步区等片区,主要沿旅游路、龙奥南路、转山西路、中央商务区南北向中轴线、化纤厂路、花园路、历山路、大桥路、起步区规划路走行,线路中部设西周家庄停车场,北端设黄河北车辆基地。
跨越黄河的不仅有轨道交通这种“看得见”的路,还有外热入济项目中隐在地下的管道。
在小清河北路外热入济项目现场,记者注意到,在道路围挡外的显著位置立有施工展牌,对道路施工有疑问的群众可以扫描展牌上的二维码随时查看施工进度,进行扫码监督。“小清河北路供热管网工程(鹊华大道-奥体西路西侧),主管管径DN1400,本次施工长度2200米。”济南热力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施工主要服务“聊热入济”项目的投用。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最长、管径最大、供热能力最强的长输供热管道,“聊热入济”长距离供热工程分南北两线实施,北线由聊城市茌平区的信源电厂,穿越黄河之后进入济南市历城区,整个管线长度是92.2公里。南线工程是由聊城市茌平区信发集团的郝集电厂穿越黄河后进入济南市长清区,整个管线长度是40.8公里。南、北线工程达产后,将共同解决济南市约1亿平方米的供热需求,可替代燃煤锅炉约6500蒸吨,每年节约标煤125万吨。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血脉”,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纽带”,其畅通、安全、有序,关乎市民日常出行,体现城市治理水平。在随后的召开的座谈会上,与会人员聚焦道路刨掘管理进行交流发言,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供暖升级以及老城区改造,需要刨掘城市道路,容易出现‘拉链路’的现象。”济南市政协委员,凯丰智慧(山东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米雪睿结合日常出行体验建议,可以建立“刨掘一张图”制度,将刨掘开挖规划提前向市民进行公示。在施工计划提报前,召开施工方案会,确定施工方案和工期后报城管部门备案,严禁超期和无计划施工,对违规开挖实施信用惩戒,加强信息公开和工期管控。
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缤建议,进一步推进“多规合一”,推动“共同挖、一体修”的机制,让一次挖掘尽可能解决多个问题,减少重复挖掘和扰民问题。同时,设立刨掘“红黑榜”,将文明施工、恢复质量、社会满意度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让城市道路刨掘进一步“动中有序”“管中见效”,实现工程质量、交通通畅与群众满意的多赢目标。
出行顺不顺畅,市民最有发言权。华山街道翡翠外滩社区群众代表张亚男建议,可以在主干道施工的同时,增加外勤人员进行通行指挥,保证项目顺利进展的同时,市民出行也可以畅通无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大宣传力度,让市民可以清晰详细地了解施工项目的用途,增加理解度。
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关乎民生的民心工程。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济南在道路挖掘管理的过程中,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标准,让更多市民参与“家门口”马路的管理中,今后将进一步提升统筹前瞻性、强化过程监管穿透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让城市“生命线”更畅通、群众生活更舒心,为泉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 通讯员: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