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泉炬”从济南南部山区的泉源之地启程,沿着泰山余脉一路向南,7月20日,这束象征泉水精神与城市灵魂的光芒抵达济南市最西南端的平阴县洪范池镇。在“齐鲁泉水之乡”的千亩竹林与九泉流韵间,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泉炬手”完成了一场跨越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让“守得清泉见月明”的故事在浪溪河畔生动铺展。
千年泉脉筑就生态底色
洪范池镇的清晨,总是在泉水叮咚中苏醒。作为济南十大泉群之一,这里36处泉眼星罗棋布,其中日月泉、扈泉、书院泉、洪范池4处入选济南七十二名泉,“九泉之水”汇聚成蜿蜒全域的浪溪河,最终奔涌汇入黄河。这份得天独厚的泉水资源,是洪范池镇最厚重的生态家底。
“泉炬”传递的起点选在新兴文旅地标泉福小江南,并非偶然。这片融合了江南园林精巧与北方山村质朴的景区,恰是洪范池镇生态保护成果的缩影——千亩竹林秘境绿意盎然,浪溪河水清澈见底,岸边古泉与老街新景交相辉映。首棒“泉炬手”、济南名泉文化传承人万肇平从西区戏台出发前,7位取水人已将白雁泉、日月泉、丁兰泉等7处名泉的活水注入“泉炬”,让这束光芒从一开始就承载着千年泉脉的灵气。
“每处泉眼都是活的文物,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洪范的根。”退休教师、洪范池镇文化站站长万肇平的话道出了当地人对泉水的敬畏。今年66岁的万肇平虽然身患癌症,但他仍然利用闲暇时间翻山越岭,走遍了洪范池镇的山山水水,寻遍了每一座石碑、每一处泉眼,记录水文特征、整理传说故事,成为洪范泉水的“活地图”。这份守护换来的是傲人的生态答卷:浪溪河水质常年保持优良,去年更是首次发现黄河刀鱼鱼群。“九泉之水”不仅滋养着两岸生灵,更让数百年来“浪溪河水+古阿井水制阿胶”的独特文化弘扬光大,让生态优势成为发展的底气。
以文化传承激活泉乡底蕴
“泉炬”传递的第二棒,交到了知名文化学者展恩华手中。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平阴县作协主席,他接过的不仅是承载泉水传递的器物,更是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在洪范池镇,泉水从来不只是自然景观,更是浸润千年的文化符号。
展恩华深耕本地文化数十年,笔下的作品,将泉群传说、历史典故与当代发展融为一体,让“九泉之水”流淌出人文温度。他牵头举办的泉水文化研讨会、诗词征文等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日月泉的“日月同辉”奇观藏着古人的智慧,书院泉的潺潺流水曾滋养过明清学子,洪范池“不以旱涝而增减”的恒量特质,早已成为当地人“守正创新”的精神图腾。
在泉福小江南的阁老桥畔,“泉炬”的光芒照亮了镌刻着泉群历史的石碑。这里每一块青石板都记录着泉水与人文的交融:之所以被称作“阁老桥”,正是源于被尊称为“三代帝王师”的明朝重臣,在明代政坛和文坛皆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于慎行,他在历史上又被尊称为“于阁老”。作为熠熠生辉的历史名人,于慎行的陵园于林正位于浪溪河畔。这里松柏常青、庄严肃穆,历经四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万历皇帝赐予的59株白皮松现存36棵,是国内独有的白皮松古树林,规模罕见。
泉水浇灌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泉炬”从文化学者手中传递到新农人手中,一条“泉水赋能乡村振兴”的脉络愈发清晰。获评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济南市十佳巾帼致富带头人的“泉炬手”付清晨是85后返乡创业代表,她奔跑的身影穿过竹林时,她组建的本土电商直播团队正在直播间直播——这次直播的不是白雁泉村的泉水樱桃,而是这位新农人的风采。
“以前守着好山好水却富不起来,现在才明白泉水是最好的‘流量密码’。”付清晨的话道出了洪范池镇的转型之路。前几年,白雁泉村樱桃专业种植合作社也没少下功夫,但总是见不到想要的效益。以“泉水灌溉”为卖点打造高端农品牌,通过直播带货让樱桃从山间地头直达全国餐桌,白雁泉村的“泉水樱桃”售价比周边樱桃高出不少,但依然包揽了大量的回头客,很多人更是一个月内无限次回购。通过带货“泉水樱桃”,种植户家的樱桃好卖了,再也不用为销路犯愁。在她的带动下,“网络达人助农联盟”悄然兴起,泉水小米、酸枣芽茶等特产都贴上了“泉乡”标签,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另一位“泉炬手”周红苓的故事同样动人。她创新“非遗技艺+合作社+电商”模式,将洪范传统煎饼制作技艺申报为县级非遗,在泉边建起非遗工坊。“咱的煎饼用的是浪溪河的水、本地的杂粮,直播间里一展示泉水磨面的过程,订单就来了。”如今,她的煎饼产品入驻3省12市商超,带动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泉水的清甜化作增收的甘甜。
感恩泉水的慷慨回馈,“泉炬手”、济南日月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路普勇小心翼翼地握着手中的“泉炬”。坚决守住“绿水青山”,这位泉水产业的先行者,瞄准高端矿泉水市场,推动企业技改升级。他引进国际先进水处理设备,建立标准化生产线,通过相关体系认证。还投资建设数字化车间,与15家高端商超达成合作,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平凡力量守护一泓清泉
上午9时许,“泉炬”传递经过泉福小江南近年来新发掘的念泉旁。这眼清泉在景区停车场开挖过程中被发现,泉水清澈,四季长流,为景区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当18位“泉炬手”抵达洪范池镇第六届泉水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汇泉仪式”现场,浪溪河的清波、竹林的绿意、文化的墨香、振兴的活力在此刻交融升腾。这一幕恰似洪范池镇的发展缩影——以泉为核,让生态、文化、产业在协同中绽放光芒。
全国劳动模范史兴顺、“济南好人”周长朋、齐鲁乡村之星“村支书”张文波……这些“泉炬手”来自不同领域,却有着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泉水的守护者、文化的传承者、振兴的践行者。
这个夏天,不妨跟着济南国际泉水节“泉炬”传递的路线,在泉水叮咚,山涧作响的时节来洪范池转转。从泉福小江南的竹林秘境到浪溪河沿岸的田间地头,从非遗工坊的煎饼香到直播间里的助农声,“泉炬”传递的不仅是一束光,更是一种精神——对生态的敬畏、对文化的坚守、对发展的执着。当四海宾朋循着泉声而来,看到的不仅是“齐鲁泉水之乡”的美景,更是一幅“泉脉永续、文旅兴旺、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在这里,每一滴泉水都在诉说:守好清泉,终见月明。(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冯经伟 摄影:张铭)
编辑:陈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