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逼近警戒线!他果断泄洪,为下游村庄撑起防汛“保护伞”| 防汛人在一线
新黄河  昨天 09:22

新黄河记者:韩明霞  

近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历城区柳埠街道窝铺管区防汛警报紧急拉响。川道水库水位不断攀升,防汛形势紧张。在此关键时刻,窝铺管区书记马玉宁迅速行动,凭借精准预判和果断决策,提前开启泄洪闸门,使水库水位稳步回落,有效减轻了上游洪水对下游川道村、刘家峪村等村庄的冲击。

7月24日,川道水库水位再次达到17.5米,距离18.5米警戒水位仅剩1米,马玉宁带领干部群众全力投入防汛工作中,紧盯水库安全防线;同时对下游河道存在隐患部位进行全面摸排,对河道内的障碍物进行清除;建立每村不少于20人应急救援队伍,为下游村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安全屏障。

精准研判,排空库容降低风险

川道水库是柳埠街道窝铺管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水位变化时刻牵动着马玉宁的心。

“大雨来临前,我们提前预判,腾空水库库容,降低安全隐患。”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川道水库水位持续上涨。7月24日,水库水位达到17.5米,距离18.5米的警戒水位仅差1米。面对这一情况,马玉宁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深知,一旦水库水位突破警戒线,下游村庄将遭受巨大冲击。

为有效缓解强降雨对村庄的影响,减少损失,马玉宁决定继续排空库容。这一决策并非轻易作出,他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方面,要确保水库下游河道能够承受泄洪压力,避免引发新的灾害;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防止在排空水库过程中出现新的强降雨导致水位再次上升。

“下游的川道村和刘家峪村都沿河道而建,若水库水位急速上涨,将严重威胁这两个村庄群众的生命安全。”为精准掌握水库动态,每逢降雨,马玉宁都会多次前往水库,实地查看水位变化、泄洪设施运行等情况。

迅速响应,转移下游群众3户6人

“21日凌晨,大雨倾盆而下,我们迅速组织村干部按照责任分工,对前期摸排的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进行安全转移,成功转移了水库下游川道村的3户6人。”随着街道发布二级应急响应,马玉宁立即行动,带领村干部迅速投入到群众转移工作中。

他深知,时间就是生命,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群众的安全。在转移过程中,马玉宁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耐心劝导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及时将他们转移安置,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除了关注水库安全,马玉宁还组织各村委对危险户进行全面摸排。“我们要对低洼地段、易形成滑坡的地段等重点区域进行细致排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在排查过程中,马玉宁亲深入一线,查看房屋结构、周边环境等情况,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立即督促整改。

强化保障:每村建立不少于20人应急救援队伍

“雨后,我们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对河道内的障碍物进行清理,集中清理河道长度约300米,清理树木200余株,有效降低了洪峰过后对桥梁的损害。”雨后,马玉宁组织人员对排水管道、沟渠等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内涝发生。

“川道村是我们辖区内防汛重点关注的行政村,村里有4个自然村,每个自然村都有1个小塘坝,能有效缓解上游来水对村庄的影响。”马玉宁介绍,大雨来临前,窝铺管区会提前对川道水库及下游10个村庄的塘坝腾空库容,减小洪峰对下游村庄的影响。

为确保第一时间处理险情,保障村民安全,马玉宁表示,汛期各村党委严格执行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值班人员要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变化,同时每个村都组织了不少于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每村保障一台大型救援机械和司机,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相关报道】

带头清理河道,崔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成防汛“指挥官” | 防汛人在一线

暴雨来袭24小时待命,排水清淤构建438.7平方公里防汛“安全网”| 防汛人在一线

雨不停,人不撤!他们昼夜坚守防汛一线,守护城市排涝“生命线” | 防汛人在一线

 

实习生:郝一铭  摄影:王汗冰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