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炬手”专访 | 济南市作协副主席王玉珏:泉水精神滋养文学创作,书写城市文脉新篇章
新黄河  9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樊雨晴  

7月25日,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的重要活动——“泉炬”传递在天下第一泉景区盛大举行。72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泉炬手”,包括道德模范、企业家、专家学者和运动员,从趵突泉、五龙潭取水,沿大明湖沿线展开接力传递。泰山文艺奖获得者、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当代小说》副主编王玉珏作为大明湖北线的第57棒“泉炬手”分享了激动之情:“这是我首次以‘泉炬手’的身份参与济南国际泉水节,倍感荣幸。我们传递的不仅是泉水,更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精神力量和城市活力。今年的泉水节更加国际化、城市化,能代表市民参与其中,我深感自豪。”

泉水与城市: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核

众所周知,济南不仅仅是一座泉水之城,也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书香之城、诗歌之城、文脉之城。涌动不竭的泉水滋养着我们的文脉,也孕育和激发了作家们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气。“济南国际泉水节的举办,不仅仅是一场城市节庆活动,更是一种对泉水文化的系统性挖掘、活态传承与创新表达。”谈及泉水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塑造,王玉珏说道,“我们济南被称作‘泉城’,这一文化和城市符号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我们每年举办的泉水节,也有着自己明确而独特的文化定位,既突出了济南老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市井烟火气,增强了市民文化归属感,同时在城市形象、产业生态等方面也产生着广泛而系统的影响,表达着诸如‘包容如泉·创新若涌’‘温润不失坚韧’等城市品格和城市精神。”

泉水与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

济南的泉不仅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本地文艺工作者灵感的源泉。作为本土作家,王玉珏认为泉水对济南文学的影响深远而独特。“泉水对济南作家的影响,我想更多地应该体现为作家们一种主动的文学传统选择。”王玉珏介绍,从古典诗词到现当代现实主义创作,再到当下的新媒体写作,泉水始终是济南文学身份的象征与本土作家书写城市记忆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很多作家将泉水作为叙事线索或情感载体,串联起济南的历史与当下;另一方面,泉水这一事物在其哲学隐喻中,有“既柔且韧”的意味,同时强调“喷涌”的力量感,这些特质也激励着作家在创作中既做到扎根乡土,同时又很注重保持创新活力。

湖畔絮语:泉水浸润的文学生活底色

大明湖畔微风拂柳,王玉珏娓娓道来自己与泉城济南的故事。“每一个在济南工作和生活的作家,其作品肯定都与泉水离不开关系,也包括我。我的很多小说都是以跟泉水有关的地标或者景观作为故事发生地的,比如泉城广场、英雄山文化市场、八一立交桥、东荷西柳等等。”

“迄今为止,我来济南工作和生活已经将近20年了,回想起20年前,自己刚刚来到济南,正是文学创作最富活力最有激情的时候。”王玉珏回忆,那时,他住在八一立交桥附近,工作不忙时,经常会坐公交车到省图书馆的国学分馆去借书,图书馆就在大明湖畔,每次都坐41路公交车在大明湖西南门站下车。“书香与湖光,青春与梦想,共同交织成了那一段与阅读和文学有关的生命底色。现在,如果让我带着朋友来游览泉城,我想第一站我一定还是会选择大明湖西南门,环湖步行,然后从南门出来,再穿过曲水亭街、芙蓉街,过马路,去趵突泉公园看泉水。”

摄影:樊雨晴  摄像:樊雨晴  剪辑:樊雨晴  编辑:曹梦佳  实习生:郝一铭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