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一米一栗,来之不易。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7月25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企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同碰撞出融合政策高度、科技锐度与田野温度的思想火花。
这也是时隔四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再次来到济南。
斗转星移,泉水叮咚,时光匆匆而过。这场国际盛会搭建的桥梁成效几何?寻得怎样的“粮”策?作为向国际开放的窗口,哪些中国方案、山东实践、济南行动又将走向世界?
目标统一,凝聚共识
“粮食减损”为何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概有1/3的食物是被损失和浪费的,也就是说,每年有13亿吨的食物,从未进入到市场,直接被浪费了。
而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9亿多人面临严重饥饿。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粮食减损势在必行。
换句话说,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
自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召开以来,国际社会对粮食减损议题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行动共识不断凝聚,积极响应“济南倡议”在粮食生产、收获、储运、加工、销售及消费等关键环节采取多样化的减损举措,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全球粮农治理注入了强劲动力。
比如,在基础设施方面,各国积极行动,加速推进粮食全链条基础设施现代化升级,包括但不限于着力完善农田水利与防灾体系,构建烘干、仓储及加工设施网络,重点加快产后处理、高标准粮仓、冷链物流及产地加工设施建设,提升流通效率与产品保值能力,推广减损技术应用,全面提升产业链韧性。
在取得成果的同时,当前全球在遏制粮食损失和浪费的进程中,仍面临诸多深层次挑战,未来粮食减损又该向何处发力?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发布了《粮食减损南南合作行动方案》,中方呼吁未来三年在政策研究、数字技术、多双边项目、经验分享、国际合作方面共同开展五大行动。
比如,鼓励各国开展大数据等数字农业技术合作,通过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对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供应链进行智能管理,实现粮食库存精准管理、物流优化调度、质量安全可追溯,切实降低各环节粮食损失。
再如,在全球发展倡议框架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共同推进粮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技术交流等合作项目。加强与其他国际粮食减损合作机制的对接与协同,形成全球粮食减损合作网络。
向着共同的目标,国际粮食减损工作必将持续“丰收”。
成果展示,互通有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先贤们早就提出了民以食为天的民本理念。
作为世界产粮大国,近年来,中国大力提升农机作业的质量,2024年,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积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了1-2个百分点。三年共减少粮食损失超过500亿斤。
当目光聚焦到齐鲁大地,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山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全产业链条推进粮食减损,让“齐鲁粮仓”更满更优。
有效的经验值得分享,也应当分享。
本届大会设置了粮食减损主题成果、好品山东优特农品、智能农机装备三大展示区,“山东元素”熠熠生辉,引来不少中外嘉宾驻足参观。
其中,粮食减损主题成果设置中国方案、山东实践、济南行动三大板块,贯穿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经典案例,全面展示我国推进粮食全链条减损的路径模式,分享“中国经验”。
好品山东优特农品展示专区筛选了全省46家企业、216种产品进行展示,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曲堤黄瓜、平阴玫瑰等泉城好品及系列深加工优品更是引来众多嘉宾“追捧”。
智能农机装备展区以粮食生产全链条减损增效为核心,汇聚中国16个知名品牌、23台前沿装备,展品布局聚焦动力、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烘储六大环节,集中呈现中国在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的装备保障。
比如,临工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款谷物联合收获机是目前国内最大喂入量收获机,装配有38处传感器,可实时监测作物的水分、产量、损失率等数据,并实时上传至云平台,智能装备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粮食损失,总损失率可以控制在0.5%以内。
展示更为分享,在不久的将来,来自中国的经验或许将在世界各地结出硕果。
对外窗口,合作共赢
时隔四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再次落户济南,又为泉城打开了对外展示的窗口。
就粮食减损而言,济南粮食减损案例鲜明,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主要优质农产品自给同时外供的省会城市。2024年,济南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总产量达到305.7万吨;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三大主粮作物综合参保率97.4%、居全省前列。
尤其是,济南打造的全国首个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致力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农业数字化管控技术、化肥减量与绿色防控技术、粮食生产全程减损技术”四个领先,蹚出独具济南特色的粮食增产减损路子。数据显示,全市目前粮食综合损失率较2020年降低2%,以2024年粮食产量计算,相当于减少6万余吨粮食损失。
不仅如此,当前济南正处于跨越赶超发展的窗口期、黄金期、关键期。本届大会的召开,为济南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传递泉城名片、扩大国际朋友圈提供了新窗口、新平台,有助于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朋友认识济南、了解济南、走进济南、爱上济南。
大会开幕当晚,2025济南国际泉水节启动活动举行,开启了一场人与泉、泉与城、城与世界的“泉水盛会”。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在致辞中推介天下泉城,向广大市民、海内外游客发出共赏泉城美景、共品泉水文化、共享“全民盛宴”的诚挚邀约。
一场面向世界的国际大会,一个邀约共享的泉水节日,两者的不期而遇让济南的泉水招牌更加夺目。
当泉水的奔涌与麦穗的垂首交响,“粮食减损”的种子正漂洋过海,播散在世界各地的广阔土地,成长为全球粮食安全的美好图景。(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卢震)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