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吕高凡
济南市天桥区因地势较低且铁路桥众多,成为防汛工作的关键区域。8月15日至16日,济南市区遭遇强降雨,夜间还出现了分散性雷阵雨。据统计,15日6时至16日6时,济南平均降水量达27.1毫米。然而,降雨过后,天桥区多个铁路桥下的易积水点未出现明显积水,东西丹凤街的铁路桥更是全程保持正常通行。这背后,离不开辖区内泵站的高效运转。
“天桥辖区共有10座铁路立交桥泵站,总最大排水量每小时可达41330立方米。”天桥区水务局泵站管理科工作人员李桂昌介绍,在本轮降雨中,北坦泵站和陈家楼泵站在排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家楼5台水泵全速运转,筑牢道路排水防线
“陈家楼泵站共有5台抽水泵,其中3台功率为75千瓦,2台为33千瓦,整体排水能力达到5300立方米/小时,在汛期紧急排水除涝中作用显著。”李桂昌说道,面对本轮降雨,泵站按照有关部门的安排,在降雨前就对水泵运行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降雨一来临,便迅速开启水泵进行道路排水。
8月15日晚,记者在现场看到,降雨过后,东西丹凤街的铁路桥没有出现积水,道路始终畅通无阻。李桂昌表示,这正是抽水泵站发挥的作用。除了泵站的抽水作业,他们在防汛工作中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流程:降雨前,对道路上的排水管网进行检查清理,确保不被垃圾覆盖;降雨时,开展巡查工作,密切观察重点道路的水位情况;雨后,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并对本次防汛工作进行总结复盘。
每个泵站都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汛期相关工作能高效处理,工作人员可迅速到达现场。同时,值班室配备了重点道路和设备运行状况的监控,李桂昌能通过监控实时掌握各点位和设备的情况,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便利性。每当汛期来临,他都会坚守在陈家楼泵站,时刻关注汛情动态。
10座铁路立交桥泵站联动,最大排水量41330立方米/小时
近年来,天桥区持续加大泵站改造提升力度,累计投入已超140万元,通过设施更新与功能优化,不断夯实区域排水保障能力。
早在四年前,天桥区就完成了北坦泵站水泵机组、出水管网的设备更新,同步更换了陈家楼泵站的污水泵等配套设备。为提升应急排水效能,辖区还专门购置移动水泵,显著增强了排水作业的灵活机动性。
“陈家楼泵站主要负责义合北街铁路涵洞的排水任务,投用十几年来,这里从未出现过积水现象。”李桂昌介绍道。不远处的北坦泵站机房内,5台水泵中3台为大功率机组,进一步强化了排水能力。目前,天桥区辖区内10座铁路立交桥泵站的总最大排水量已达每小时41330立方米,为城市低洼区域防汛排涝提供了坚实支撑。
设备的稳定运行离不开日常精细化维护。“只有平时做好保养维护,才能确保汛期设备‘不掉链子’,保障排水畅通。”李桂昌强调。为此,泵站管理部门制定了详尽的年度维护计划,定期开展设备巡检,严格保持机房清洁,确保设备启闭正常,机组完好率始终保持100%,为应对汛期挑战筑牢了安全防线。
摄影:吕高凡 编辑:柏凌君 校对:汤琪 剪辑:吕高凡 摄像:吕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