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25中国(济南)“泉·茶”国际文化艺术周开幕了。听说这次展览有170余家展商参展,既有好喝的茶,又有好吃的小食,还有不少传统文化的体验,记者来先睹为快。
刚进展厅没多远,记者就被慧通香业的展位吸引了。工作人员身穿宋制汉服,现场表演宋代美学的焚香,市民观众可以现场体验这种“打香篆”的老手艺。这让记者想起了《知否》电视剧里姑娘们学焚香的场景。
记者上手尝试了下,把香灰压平,放上刻有花纹的铜模子,再把香粉小心地填进去。真上手才知道,劲儿大了灰会散,劲儿小了粉填不实。好不容易填满,轻轻提起模子,一个清晰的云纹才出现在香灰上。点燃一小角,青烟就顺着云纹的纹路慢慢飘起来,味道是沉稳的木香。
慧通香业的陈云老师告诉记者:“过去文人讲究‘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挂画、插花。香这东西,是从外头通过呼吸、毛孔来养人;茶呢,是从里面滋养身体。一个向外,一个向内搭配起来。”
逛着逛着,一股带着甜味的焦香飘过来,味道非常特别。顺着味儿找过去,是济南泰宇炭火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展位。一位工作人员守着炭炉子,上面有口铜锅,里面咕嘟咕嘟熬着深琥珀色的阿胶。
济南泰宇炭火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的经理王辉说:“现在都用天然气、电炉了,但我们熬阿胶还是喜欢用炭火。为啥?炭火劲儿缓,稳当,能慢慢地把热透进去。熬阿胶得小火慢煨,炭火能保持那个温和劲儿,熬出来的胶颜色正,口感也糯,能拉丝。”他边说边用竹铲挑起一点,果然拉出长长的、透亮的丝。
记者现场品尝了一块阿胶糕。放嘴里嚼,是软糯的,甜味很淡,不齁嗓子,嚼着嚼着有点粘牙,咽下去后,嘴里留着一丝清爽的甜味。
刚尝完阿胶,一阵低沉悠远的琴声又把记者引到了另一个角落。济南琴则古琴文化馆首席讲师戴玉琳正在弹一张古琴。一曲弹完后,戴老师说:“琴棋书画,琴排头里。这是老辈子文人离不开的东西。现在生活丰富了,有人也讲‘琴棋书画诗酒茶’,都是能让人静下来、品味道的东西。”她指着旁边正在进行的茶艺表演说,“你听,现在喝茶配点琴声,是不是感觉不一样?琴声能让人定神,喝茶时更能品出滋味;反过来,安静喝茶的氛围,弹琴的人心境也更平和。琴和茶在一块儿,能把咱们这种安静的文化传得更远。”
走一圈,身上带着香气,嘴里留着清甜,耳朵里还有琴音……仿若穿越时光,回到中国美学极致的宋代。
济南用茶和泉跟世界对话,真不只是说说。这茶里,泡着的是像打香篆那样的耐心,像守炭火熬胶那样的实在,像琴茶相伴时那种让人心安的静气。这些东西,看得见、闻得着、尝得到、听得到,就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这热热闹闹的展厅里,等着人来发现。活动一直持续到18号,有空真值得来转转。(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晓涵 范金平 视频:卢宇辰 摄影:张铭 张靖晨)
编辑: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