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孙镇镇
“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我的这些等待和付出都不算什么。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像战士一样,帮对方闯过生死关。”日前,28岁的年轻姑娘马爱玲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786例、山东省第1764例、济南市第210例、天桥区第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这份跨越生死的爱心馈赠,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点燃了重获新生的希望。
马爱玲出生于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是家中独女。2022年5月,马爱玲母亲突发白血病的噩耗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第一次直面亲人的病痛,才真正体会到绝望的重量。”回忆起母亲确诊时的场景,马爱玲仍眼眶泛红。正是这段刻骨铭心的陪护经历,让她对血液病患者的困境有了深切的理解。
早在大学期间参加无偿献血时,马爱玲就毅然签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协议。“当时只觉得是多勾选一个选项,直到看着妈妈与病魔抗争,才明白每个捐献决定的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当济南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告知马爱玲配型成功的消息时,她没有丝毫犹豫:“不需要考虑时间地点,能救人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看似简单的决定,既包含着对陌生患者的牵挂,也寄托着她“为妈妈积攒福报”的质朴心愿。
“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我的这些等待和付出都不算什么。希望我的造血干细胞能像战士一样,帮对方闯过生死关。”在为期5天的动员剂注射过程中,马爱玲始终保持着明媚的笑容。捐献当晚,马爱玲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已顺利移植至患者体内。这个曾为母亲病情辗转难眠的姑娘,如今正用同一种方式守护着“亲人”和另一个家庭,让生命的故事续写温暖的篇章。
据悉,我国现有近500万血液病患者等待配型,每年新增病例超10万。每个成功配型案例的背后,都是数十万分之一的奇迹。捐献完成后,马爱玲呼吁更多健康适龄公民加入中华骨髓库:“你永远不知道,某个平凡午后接到的电话,可能正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运。”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