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四年,十万里路云和月:英雄山上,为254位无名烈士刻下名字
新黄河  3天前 09:04

新黄河记者:柴颖颖  

时光的指针回拨到2021年9月7日上午9时,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上,松柏肃立。

一支特殊的队伍在此整装待发,他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追寻——为长眠于此的无名烈士找回姓名,让英雄不再无名。

四载寒暑,十万公里。这支由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的寻亲队伍,足迹遍及两省17市、200多个村镇,完成21次实地寻访。截至今年9月24日,已有254位无名烈士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名字。

这些曾经模糊的生命印记,终于得以完整;跨越生死的思念,从此有了明确的归宿。

历史回到1948年9月,济南战役的炮火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在这场血战中,两万多名将士血染泉城,五千多人长眠于此。

他们中,有新婚九月即别离的丈夫,有儿女再也触不到的父亲,有母亲永远等不回的儿子……

战事匆忙,岁月更迭,许多烈士成了无名英雄,但新中国从未忘记。

“找到你,记住你。”是责任,更是使命。2021年,济南成立革命烈士寻亲中心,利用DNA鉴定技术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式寻找。

这场寻找,让跨越时空的相聚一次次从梦想变为现实,让朝思暮想的亲人,终于梦圆。

在招远市蚕庄镇彦后村,76岁的张辉兰老人得知父亲张兆庆烈士的消息时,泪水模糊了双眼。

三岁一别,父亲于她只剩模糊的轮廓,唯有一张带着岁月痕迹的烈士证陪伴了她七十多个春秋。

2022年清明,她终于站在父亲墓前,这场跨越生死的相见,圆了一个女儿大半生的期盼。

烟台蓬莱大辛店镇川李村,76岁的李瑞美轻轻摩挲着父亲刘在日的烈士证。

出生三个月即与父亲永别,“我不能说爹爹对不起我,他用命换来了今天,只能说我对不起爹爹,我一天都没孝敬过他……”老人哽咽的话语里,藏着七十多年的思念。

还有苦守74年的张淑卿老人。1947年,新婚九个月的丈夫孙学通奔赴战场,从此音讯全无。她始终不愿相信丈夫已逝,仅凭一张烈士证书苦等一生:“如果还能见到他,我不怪他……”

科技的进步让这场追寻有了更多可能。利用DNA比对技术确认身份后,济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人员又联系专家画像,复原烈士容颜。

在泗水县,81岁的赵吉友老人看到根据自己相貌还原的父亲画像时,双手微颤:“像,真像……”2024年,济南首次运用AI技术为57名烈士复原容貌,让跨越时空的“相见”成为可能。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陈列部主任周光涛的办公室里,那本泛黄的英名录被翻阅了无数遍。每一页都承载着一段等待,每一个名字都连接着一个家庭。

去年9月24日,英雄山上秋风送爽。111位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名字被刻上丰碑,少先队员的歌声在山间回响。

那一天,是令人泪目的团圆。

年近八旬的肖翠芳在父亲肖德法烈士墓前轻抚遗像:“我和母亲找您一辈子了。”76岁的宋修国长跪在父亲宋文喜墓前,小心收起一捧黄土:“母亲的心愿,终于了却。”

从青岛平度赶来的刘爱生,捧着叔叔刘西明的画像久久伫立。这场跨越76年的“相见”,见证着一段未了的亲情。

在济南战役纪念馆,讲解员们也将寻亲故事融入讲解,让历史的温度感染着每一位聆听者。

四年来,一座座丰碑在英雄山上立起。每一个被找回的名字,都在诉说着同样的话语:生命的消逝不是终点,遗忘才是。但是,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今年9月24日,英雄山上,会再次立起40座丰碑,英雄的名字镌刻于此。

当秋风再次拂过英雄山,一座座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向世人宣告:山河不会忘记,人民永远铭记。

美编:李嘉林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