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王铮
今年连绵的秋雨,是平阴县孝直镇种粮大户焦广富种地10余年来第一次遇到。不过,这位承包2300多亩土地的“老把式”却挺沉着。答案,就藏在他提前备好的履带式收获机、履带式运输车和移动式烘干设备里,这些“秋收利器”已帮周边村民抢收四五百亩玉米。
焦广富是孝直镇闻名的种粮大户,承包了2300多亩土地,有着丰富的小麦和玉米种植经验。每年10月份,是玉米收获的时间,他总会提前一个月关注天气情况,今年也不例外。“我9月份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发现有连续降雨,到时候地里泥泞,轮式收割机肯定无法作业。当时通过村里联系到安徽,订购了2台履带式收获机。”他告诉新黄河记者,因为今年北方下雨的地方比较多,这种履带式收获机卖得特别火,都快断货了。
除了履带式农机,焦广富还准备了移动式烘干设备。相比固定式烘干塔,它的工作效率更高,使用更加灵活。25吨8小时就可以烘干,而固定式烘干设备,则需要13个小时。此外,他还准备了履带式运输车,能在泥泞的土地中把玉米稳稳地运出来。
9月24日,焦广富购买的履带式收获机到货后,他第一时间想到了附近四五十户种植玉米的村民。随后的一周时间里,他帮助村民收获了四五百亩玉米。“村民都想赶紧收完出去打工,所以比较着急。正好我买了收获机,就帮着他们一块儿收了,每亩地也就收个60来块钱的油钱,如果他们从外地雇收割机,至少得150块钱。”他说道,由于村民种植的面积比较少,收完后基本零散着将鲜玉米卖出去了,现在各家剩余的玉米已经不多了。
据孝直镇中联村党支部书记安保华介绍,村子有3名种粮大户,焦广富的种植面积最大,为了应对这次连续降雨,他们提前和种粮大户对接,提供天气和购买设备的信息,“我们通过天气预报得知今年是早旱晚涝后,第一时间就去到焦广富的家庭农场,帮助他联系购买农机设备的信息。同时,我们村委有对农技比较了解的成员,经常去种植大户的地里转转,帮帮忙,出出主意。”
在焦广富看来,持续降雨比短时强降雨更麻烦,雨水一多,玉米粒和玉米皮粘在一起,不容易脱粒。不脱粒就无法用设备烘干,导致玉米发霉,“明后天不下雨的话,就可以大面积收获了,估计10来天左右就能全部收完。”
编辑:俞丹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