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金额突破1000万元!​济南举办专场对接会助推医学科技成果“落地结果”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曹茜  

10月20日,“创新创业·共创未来”2025高价值技术成果项目市内转化路演对接会——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专场在山东科技大市场成功举办。本场活动由山东省创新发展研究院、济南市科技局、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联合主办,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山东科技大市场等单位共同承办。

新黄河记者从活动现场了解到,签约环节,齐鲁第二医院分别与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山东浪潮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还与相关企业签订山东大学—协晨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研究实验室共建协议。此外,5项具有临床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分别签署合作研发和转化协议,签约投资总额达1000万元,为济南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力。

路演环节,15项涵盖智能诊疗设备、新型生物材料、精准医疗技术、康复辅助系统等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同台竞技。经现场评分,产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通过路演,推出一批应用前景广阔、适于临床技术转化的优秀成果,有效促进了院内成果与产业资本、龙头企业的深度对接,助力临床技术走向市场、落地转化。

作为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成果转化体系中的重要支撑,该医院的全资子公司山东善德投资有限公司承担了“转化加速器”与“风险隔离器”的双重角色。该公司总经理乔龙介绍,企业通过早期介入,为临床科研人员提供全过程服务。“具体包括科研成果的评估,知识产权管理、市场分析、产业资源对接、转化条件磋商等这些工作,从而助推高质量的医学科研成果能够真正具备市场前景和落地的可能性。”乔龙解释,公司在成果转化的市场化行为中,既推动转化效率,也有效隔离市场风险,保障医院资产安全。

在他看来,医学成果的系统成功转化,需要依赖医生的乐于创新、平台的懂行推动、资本的敢于投入,以及产业能够承接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而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的启动和维系,需要具备两个关键要素。“医院层面是要进一步激发临床医护人员推动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内生动力,而在企业层面应该是搭建一个专业化的成果转化机构,既能够深入了解医院的科研工作逻辑,又能够对接市场资源。”乔龙说。

此次签约的项目中,“可调节可视输尿管软镜通道鞘”这一成果备受关注。作为成果的主要研究者,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副教授徐洋介绍,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已成为处理上尿路结石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多数情况下,手术中均需置入输尿管鞘。“我们在手术当中发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在置鞘的过程当中没法看到输尿管管腔的情况,可能会造成一些损伤。”徐洋说,“我们发明的可调节可视鞘解决了临床痛点,对病人更加安全,也成功申请了专利。”

徐洋表示,目前这一专利在国内包括国际上都是最新的。“我们这个专利最快在今年年底就能投入到临床使用,为广大患者提供服务。”他说,“同时,这一专利也引起很多国外公司的关注,其中就有美国公司来到医院手术室进行观摩,也引起他们很大的兴趣,预计到2026年会跟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签约,产品可能也会在国外进行转化。”

今年以来,济南市科技局依托山东科技大市场等平台,持续举办系列科技成果市内转化路演对接活动,精准搭建科研机构与产业资本、龙头企业的交流桥梁,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共创未来”科技领域的创新创业品牌IP。据悉,济南市科技局将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聚焦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推动高校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与企业“面对面”合作,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为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提供全方位支撑。

摄影:曹茜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