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梅寒
传统印象中暮气沉沉的养老院,正被一群年轻人所颠覆。
在济南泰康之家儒园养老社区,300多位居民在此安享晚年,而服务他们的192名工作人员中,有87名是00后,这些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年轻人,为何选择投身养老行业?他们与“老小孩”们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这代人的闯入,又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什么改变?
重阳节前夕,记者走进养老社区,跟这群00后聊了聊。
“朝阳产业”与“人生样本”的双向奔赴

“我学的是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2003年出生的护理师刘旖璇,面对“为什么干养老”的提问,回答得直接而务实。她是滨州职业学院该专业的第二届学生,这个开设仅四五年的新专业,是她一位当老师的亲戚推荐的。“他说养老是朝阳产业,就业前景好,政策重点也在向这方面转移。”

与刘旖璇因“前景”入行不同,2002年出生的生活管家牛铭,选择则更多源于“内心”。他大学主修音乐治疗与应用心理学,希望“看到更多的人生”。“每一位长辈都有自己的故事,我想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这个群体,从中获得心灵的力量。”牛铭说,自己自小跟家里长辈们长大,这让他觉得与长者相处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他们的选择,起初并不都被身边人理解。刘旖璇的父母觉得这份工作“辛苦”“细微”,担心年轻的她无法处理好与老人的关系,引发纠纷。牛铭的家人朋友也很疑惑,年纪轻轻的整天和“老头老太太”打交道,“不太对劲”。
然而,这些质疑并未阻挡他们。在刘旖璇大学所在的班级里,约有一半的同学毕业后留在了养老行业。刘旖璇和牛铭是泰康之家儒园养老社区的87名00后工作人员其二,他们的到来,为养老行业输送了年轻血液,传统的养老护理人员年龄结构正被悄然改变。
“哄人技能”与“生命课堂”的相互滋养

“真的和一个幼儿园一样。”刘旖璇这样总结她的工作。她的日常被划分为白班、夜班和早班。一个典型的白班长达12小时,内容琐碎而充满温情:协助做早操、分发水果加餐、陪着晒太阳、看电视、组织做手工……刘旖璇说,这份工作对她而言,更多的是投入情感和“心眼子”。
最大的挑战来自与“老小孩”们的“斗智斗勇”。“和哄小孩是一样的,”刘旖璇咯咯笑起来,“你劝他、讲道理没有用,只能哄着,甚至慢慢地‘骗’着。”有老人凌晨三点闹着要起床,有长辈突然宣布“要减肥”而拒绝吃饭。这时,刘旖璇就会和同事们使尽浑身解数,“吃一口,我带你去做……”成了常用话术。刘旖璇说,在日复一日的“哄”与“被依赖”中,她练就了一身超越年龄的耐心与细腻。

这份工作,也在反向滋养着这些年轻人。不经意间,刘旖璇发现,自己从一个“喜欢熬夜、讨厌太阳”的不养生青年,变得“爱晒太阳、喝菊花茶”,生活前所未有地健康起来。更让她触动的是情感的填补。“我从小没和长辈一起长大,”一次她因病请假几天,回来后,一位关系要好的老人激动地拉着她,关切地询问检查结果,还热心地要给她介绍中医。“当时就感觉特别温暖,原来被奶奶辈关心是这样的感觉。”
而对于牛铭而言,这份工作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他经历过服务长辈的因病离世,“前一段时间还在嘻嘻哈哈,突然就不行了,入院就救不回来了。”这种冲击让他对生命与死亡有了更直接的触动和思考。同时,为了洞察长辈们“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潜在需求,他一个自我形容“粗枝大叶”的男生,也变得“比以前慢了,更有耐心了”。他的母亲也感觉到了儿子的这种变化。

“活力00后”与“代沟”的温情消解
当被问及00后护理团队与中年护理人员的区别时,刘旖璇和牛铭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活力”。
“我们更像是他们的孙子孙女,”刘旖璇说道,“我们会和他们闹,开玩笑,搂在一起抱在一起,和他们撒娇,一起画画、玩游戏。”这种陪伴不再是程式化的工作,而是充满了情感投入的家庭式互动。刘旖璇说,她会自然地询问老人“今天心情怎么样”,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恋爱故事,甚至还曾被热情地张罗对象。

这种“活力”也在重塑着养老社区的文化氛围。牛铭坦言,在入职前,他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是“暮气沉沉”“老人们在等待自己走向终点”。但在这里,他看到的是“另一种人生的选择”,长者们精神世界丰富,生活精彩。00后们带来的手工、手指操、户外活动等,不仅是在组织活动,更像是在注入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泰康之家儒园负责人感慨,这87位00后,像87颗充满生机的种子,撒在了暮年的土壤里。“让我们看到,当最年轻的群体与最年长的群体相遇时碰撞出来的火花。养老,这个沉重的议题,也因为这群00后的到来,变轻快了。”
【相关链接】
摄影:王汗冰 编辑:柏凌君 校对:杨荷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