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在第四届儒商大会举办期间,由济南承办的“2025山东与日本产业发展对接会”举行。
当前,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日益紧密,地方之间加强产业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这是儒商大会首次策划对日专场活动,聚焦医养健康、新能源、商贸流通等重点产业,搭建与日本知名企业、商会机构的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
作为与日本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城市之一,济南一直走在中日地方交流和务实合作的前列。如何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发挥互补优势、激发合作潜力?此次对接会上,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围绕济南和日本产业发展主题进行了致辞,给出了他的思考。

01
于海田说,文化相融、民心相通为济南与日本深化产业合作搭建了桥梁纽带。
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济南与日本共同沐浴着儒家文化的智慧光芒,“和合与共、诚实守信、创新求变、义利天下”的观念,成为商业交往的重要准则。“这份共同的文化基因,让双方在合作中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于海田说。
人文交流频繁密切。济南与日本的情谊源远流长,早在唐朝时期,济南就成为日本遣唐使接触中原文明的重要通道和窗口。今天,这种交流愈发深入,济南与和歌山市、山口市、新潟市、柳井市缔结友城或友好合作关系,中日签证便利政策相继落地,双向旅游不断升温,一系列润物无声的人文往来,让友谊的种子萌芽成长。
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日本是济南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地,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新设日资企业64家,合同外资11.3亿美元,去年进出口总额超70亿元,住友商事、日立、铃木等一大批日企在济投资兴业,浪潮、力诺等济南企业赴日设立分公司,双方企业共融共生、互惠互利。
02
于海田说,机遇叠加、基础扎实为济南与日本深化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济南发展前景广阔。市域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突破1000万,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27.6亿元、增速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作为中国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枢及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强省会战略、济南都市圈、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战略机遇,蕴含着巨大的政策优势和市场空间,为包括日企在内的全球投资者提供了创新创业、创富造富的良田沃土。

济南产业升级加快。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聚力打造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营收10189.4亿元、增长4.4%、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9.2%、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于海田说:“济南具备与日本顶尖技术和管理深度对接的坚实产业基底。”
济南区位资源优越。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联长三角,东承环渤海经济圈,西通中原经济区,交通网络内联外畅、四通八达。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达2.94%,驻济高校52所、在校大学生75万人,人才总量超287万,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持。济南是“天下泉城”“东亚文化之都”,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五,营造了近悦远来的良好发展环境。
03
于海田说,同心同向、共建共享是济南与日本深化产业合作的大势大局。
携手推进产业链融合,增创产业新优势。于海田说,济南愿与日方聚焦医养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通过共建园区、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两地产业链深度融合、互补互强,共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携手推进创新链协同,增强产业驱动力。于海田说,济南愿与日方一流的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围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共享研发成果,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携手推进服务链拓展,探索产业新形态。于海田说,济南愿与日方加强在现代物流、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为传统产业赋能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张静 摄影 张刚)
编辑:柏凌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