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轨道站点接驳新进展:已开通接驳线路218条
济南交通微信公众号  8小时前

随着济南轨道交通二期建设的推进,2025年底将迎来4号线一期、6号线东段、8号线一期、高新云巴等线路的正式运营。为解决市民轨道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在规划、园林、轨道、公交及各区(功能区)的支持配合下,正加快推进站点接驳设施规划建设。

接驳升级

下足“绣花功夫”

兑现民生承诺:2025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扎实推进轨道站点综合治理,接驳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关键举措。

破解出行痛点:随着轨道交通线路投运,站点周边“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非机动车泊位不足导致乱停乱放,公交接驳距离过长影响换乘体验。

支撑绿色交通:完善接驳设施可引导市民选择“地铁+公交”“地铁+非机动车”模式,打造“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

三大举措

让接驳“颜值”“实力”并存

通过充分调研分析站点周边交通接驳方式,统筹客流量与用地规划,提出以下三大举措:

公交轨道换乘距离“举足之间”

围绕轨道交通运营后的客流辐射需求,交通部门组织公交集团扎实推进公交线网优化与服务升级,构建更为高效的“公交+地铁”出行链。

目前,已开通接驳线路218条。 其中,试运行的586路公交车,以 “短距离换乘、多场景覆盖、灵活化服务” 为理念,积极构建“公交+地铁”高效接驳体系,切实提升市民通勤效率与生活便利。

同时,通过科学调整公交站台布置,精准选址以减少市民“折返跑”,计划新增55个、迁移30个公交站台,有效缩短换乘步行距离,降低换乘成本,致力于打造“地铁+公交”的无缝换乘体验,让市民少走“冤枉路”。

非机动车停放装进“街边口袋”

为解决轨道交通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放问题,规划部门在充分调研、多方研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与现状用地空间及权属条件衔接,秉持“一站一策”原则,围绕4号线一期、6号线(东段)、8号线一期、高新云巴等线路的95座站点、240个出入口,共规划设计6.5万个非机动车停车位。

交通部门积极联合轨道交通集团及各区(功能区)相关部门单位,通过新建与优化提升相结合,实现非机动车停放区集约布置、分类停放。后续还将在需求强烈点位建设智能充电设施,消除市民“续航焦虑”。

轨道接驳设施藏进“城市花园”

坚持“建设施更建风景”,在园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绿化景观恢复,提取站点周边地域文化特征,建设林荫停车场。

通过嵌草铺装、灌木隔离实现停车与绿化融合,打造“抬眸见绿、俯首观影”的接驳景观,实现生态环境自然和谐。

截至目前,5条线路站点周边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已累计完成约1.6万个,剩余泊位年底前全部完成,与轨道站点同步开放。

“十五五”期间济南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50米范围内公交衔接的比例将超过70%,以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激发市民绿色出行意愿。

编辑: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