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张丽
田斌,男,汉族,中共党员,1966年12月生,济南市东河小学教师。
37载春华秋实,带过14届毕业生,59岁的田斌用一生坚守谱写了乡村教育的生命诗篇——从1988年那个背着行囊返乡的师范毕业生,到如今两鬓染霜仍屹立讲台的乡村教师,他把生命的年轮深深镌刻在家乡的教室里,用爱与责任浇灌出一园桃李芬芳,让三尺讲台绽放出最动人的教育光芒。
四季耕耘里的教育智慧
1988年的秋天,22岁的田斌背着行囊回到家乡,走进济南市市中区十六里河镇中心小学的石头教室。夏漏冬寒的校舍、斑驳的黑板、残缺的课桌椅,让这位刚毕业的师范生既心酸又振奋。“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好的教育。”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面对简陋的办学条件,田斌独创了“四季育人法”:春天,他带着孩子们在校园空地栽下月季和向日葵,让贫瘠的土地绽放希望;夏日炎炎,他组织学生帮村里的孤寡老人收麦晒粮,在劳动中传承尊老美德;金秋时节,校园的石榴熟了,他和孩子们坐在树下分享果实,畅谈人生理想;寒冬来临,他亲手为教室钉塑料布、修炉子,用行动教会孩子们“抱团取暖”的人生哲理。
“田老师的课堂不仅在教室里。”已经毕业二十年的学生回忆道,“他教会我们用眼睛发现美,用双手创造温暖。”32年的班主任生涯中,田斌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教育即生活”的真谛,将简陋的校园变成了滋养心灵的沃土。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11年开学季,细心的田斌发现新生王贵东总是把右手藏在袖子里。家访后他才知道,这个文静的女孩先天右手残疾。当晚,田斌辗转难眠,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特别成长计划”。第二天,班级成立了贵东帮扶小组,班干部轮流陪她聊天;课堂上,田斌创造机会让她用左手展示作业;美术课上,他特意准备适合左手使用的画具,渐渐地这个内向的女孩开始主动举手发言。在田斌精心培育下,身残志坚的小贵东在五年级逐渐成长为优秀少先队员代表。
2015年,当得知小贵东被推选为全国少代会代表时,田斌连夜帮她准备发言稿。如今,已长大的贵东仍常给田老师发新作,而田斌总会在办公室展示这些画作,对年轻教师们说:“真正的教育,是发现每颗星星的独特光芒。”
桃李芬芳的传承之美
三十七载春秋,田斌送出的14届毕业生如同蒲公英的种子撒向四方——从埋头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到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从乡镇卫生院的“白大褂”到社区派出所的“蓝制服”,他的学生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最令他动容的是,1995年教过的一位学生如今已成长为教学骨干,与他并肩站在同一方讲台上,用教育接力诠释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传承之美。
2024年春天,当田斌接过“芳华奖”水晶奖杯时,这位从青丝坚守到华发的教育老兵,望着台下鼓掌的往届学生们,忽然明白真正的荣誉从来不是奖杯,而是家长那句朴实的“交给田老师我们放心”,是能让忙于生计的城郊家庭无后顾之忧的托付之重。面对掌声,他依然保持着教育者的清醒,在日记中写道:“教育不是雕刻丰碑,而是点燃火种——站好最后一班岗,让每个孩子都带着创造幸福的能力走向广阔天地。”这份坚守,正如他办公室窗前那棵年年结果的老石榴树,在岁月沉淀中愈发甘甜醇厚。
在田斌的办公桌抽屉里,珍藏着厚厚一叠毕业照。从黑白到彩色,照片里的面孔在变,唯一不变的是站在后排的他那温暖的笑容。38年如一日,这位乡村教师用平凡坚守诠释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真谛。正如校园里那棵历经风雨依然硕果累累的石榴树,田斌的教育人生,终将在岁月长河中绽放出永恒的光芒。
编辑:韩璐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