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殷玉国
1月3日,“科教兴‘槐’ ‘荫’为有你”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在山东省济南第十二中学揭牌。济南市槐荫区强化高层引领,拓展资源广度及教育创新,积极推动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完善科学教育的加法模式,积极探索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育人新格局,成立了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
活动现场,槐荫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韩军,济南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武,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优秀导师张天德,共青团济南市委学少部少先队总辅导员吕继青为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揭牌。
槐荫科学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专家悉心指导和校外教育基地的大力支持。会上,逯明为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学副院长宋其圣,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学生英才计划”十周年优秀导师张天德,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山东动物学会秘书长王玉志,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山东省高校“网络教育名师”盖志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长韩品玉,中国数学国家队成员、奥数金牌教练宋政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科技教研员赵亮,共七位专家顾问颁发聘书。随后,赵亮、杨栋作为专家和校外教育基地代表依次上台发言。
获得26个团体第一名、63个团体一等奖,300余名学生获得个人赛一等奖;在济南市各类科普竞赛中获得230个团体一等奖,700余名学生获得个人赛一等奖……过去一年,槐荫学子在各类科创类比赛中摘金夺银,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也感受到了槐荫教育在科创教育方面下的“力度”。
现场,槐荫区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马毳,山东省鲁民投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凌为2024年科技类大赛获奖者颁奖,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精神,勇敢地追求更高目标。
另外,槐荫区在各级科技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小选手,根据比赛成绩,共评选出40名“科技小院士”,李雨菲书记为小院士代表颁奖。
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用睿智的大脑思考,采撷无限创意,享受无穷乐趣。活动现场,阳光100中学和少年科学院专家、小院士们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科普剧和科学秀展示。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正如槐荫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徐冬梅所言,为了推进槐荫科创教育的发展,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应运而生。在未来3年时间内,槐荫区将加大与高校、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打造“专家领衔、名师联动、设施支撑、平台开放”的青少年科学研究平台,构建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新高地。
据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12月,槐荫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11部门印发了《槐荫区科学教育引领区工作方案》,明确了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行动路径,下一步槐荫区将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全区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健全,科学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社会各方资源有机整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持续扩大、素质和能力明显增强,科学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明显提升,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济南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方奎明表示,今天见证了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和科学教育中心的成立,观看了槐荫区科学教育成果展,聆听了各位领导、专家以及企业家们的讲话,深受启发。他表示,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科学的路径,实施科学教育;要充分发挥好槐荫区科学教育引领区的作用,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槐荫区是全市首批科学教育引领区,希望能加快突破科学教育难点、堵点,为全市科学教育工作提供经验和样板。一是加强科学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依托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联合区教研中心、驻区高校、科技单位和企业等,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指导学校加强科学教育与课后服务、劳动教育相互衔接。二是加强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校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科学教育工作,配齐科学副校长、科学辅导员、科学教研员,安排好区级、校级培训,让培训真正见实效。三是加强家校社科学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科学教育中心的成立,是槐荫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助推槐荫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育人新格局的一项创新行动和积极探索。未来,槐荫区青少年科学院与区科学教育中心一体运作,作为槐荫区科学教育双引擎平台,将以创建“济南市科学教育引领区”为目标,联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更多的孩子在这里实现科学梦想的起航,共同书写未来的华彩篇章。
编辑:韩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