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柏凌君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我国也迈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持续攀升,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同时也催生了庞大的“银发经济”市场潜力。1月8日上午,济南市槐荫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其中提到:今年槐荫区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培优消费供给“新业态”。作为医疗工作者、槐荫区政协委员,济南华东医院院长张国明在接受新黄河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与我今年两会上的《关于推进医养融合促进银发经济的提案》不谋而合。”
他认为,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医养结合发展,陆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领域,给予土地、税收、财政补贴等多方面优惠,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深度合作,旨在构建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这些政策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吸引众多机构投身医养结合产业布局,涵盖养老社区建设、老年医疗设备研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搭建等诸多领域,进一步拓展了银发经济的产业链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
槐荫区医疗资源丰富,医疗水平省内领先。辖区内既有省立医院、省眼科医院、省肿瘤医院等实力雄厚的三甲医院及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著名医院,又有济南华东医院、山东手足外科医院等知名民营医院,具备发展医养融合的良好基础。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着养老问题涉及多部门统一协调、医疗与养老服务割裂、居家社区养老的专业医疗服务不足等问题。
针对提出的问题,张国明也提出了深化医养融合服务的建议,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开展多层次协议合作,明确双方责任和服务内容。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或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省级三甲医院提供疑难病诊疗服务,覆盖全区养老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人群,并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市、区、民营医院及社区卫生中心等与相应养老机构建立紧密服务协议,实现转诊便利,开放定向床位,定期安排医护人员巡查指导。同时建议加大医保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合理扩大“互联网+”医疗服务、治疗性康复辅助器具等的医保支付范围。
作为政协委员,张国明已经连续四年参加槐荫区两会,此前提出的提案,均已被采纳,让老百姓能够就近看病、看得好病也成为他一直牵挂的事。采访中,他介绍,“济南华东医院是槐荫区重点项目,预计今年10月实现营业,主要诊疗方向是120急救、创伤、心内、心外,未来营业后,我们院希望能不负期待,为老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摄影:柏凌君 校对:李莉 编辑: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