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全面开创千亿级强区建设新局面,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现代化新天桥
新黄河  2024年09月30日

新黄河记者:孙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作为济南市唯一横跨黄河两岸的主城区,天桥区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天桥区深入贯彻济南市“项目深化年”部署要求,建立完善了“24165”工作体系,构建了以“‘强基层、强作风、强能力’三年行动”统领党的建设、以“城市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统领经济建设、以“品质提升”行动统领社会建设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现代化新天桥。

锚定目标,奋斗不息。天桥区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千亿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正迈出铿锵步伐,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更多力量。

项目建设持续发力

今年新策划55个项目,总投资1300亿元

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据了解,今年以来,天桥区全力推动项目策划、招引、建设、投用,1-8月,37个新建项目开工,开工率57%;已开工省级重点项目全部实现纳统,已开工市级重点项目纳统率95.8%。

全力下好项目策划“先手棋”。天桥区依托黄河南北发展空间,加快构建“一轴两带五组团”的产业空间格局,深入落实“5444”项目谋划法,以投融资和产业发展为导向,建立项目策划长效机制,健全完善项目策划、审核、入库和分发的工作机制及策划一批、储备一批、落地一批、清理一批的项目动态管理模式,不断充实策划储备项目库。今年以来,新策划储备、招引培育高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山东德晟机器人增资扩产等55个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强的项目,总投资达1300亿元,上半年已有9个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打好项目招引“主动仗”。天桥区将招商引资作为全区工作的“一号工程”,着力构建“管行业管招商、管产业管招商”的大招商格局,深化“1+2+6+N”招商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9次带队,围绕着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考察洽谈项目97个,签约500强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0余个,新增“招强引优”项目30个。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建立区领导包挂项目制度和项目服务专员制度,对163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包挂,分类分批制定项目推进机制,切实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天桥区重点突出产业项目及城市更新项目的谋划,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吸引更多契合天桥产业发展的项目落地,力争全年引进500强企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100强企业、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特色产业不断壮大

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产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在黄河北,天桥区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加速工业产业集聚发展。在黄河南,加快推进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着力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符合天桥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天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9.7亿元、增长2.8%;1-7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6亿元,其中税收占比91.7%,居全市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5亿元,建安投资、工业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零售业销售额等8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天桥区深入实施加快建设工业强区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聚焦新型功能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两大工业主导产业,推动新材料、工业机器人、医疗装备器械、电力物联网设备和智能车载设备加快发展,打造两大百亿产业集群。通过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推动以中科卫星为引领的卫星导航、空天信息发展,加快布局智能仿生、类脑智能、新型储能等前沿产业。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绘制产业生态图谱和产业招商图谱,着力提升服务企业质效、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激发产业升级活力,将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商贸业是天桥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拥有各类专业市场共61处,涉及家居、建材、服装、果品等多个门类,占全市专业市场数量一半以上。依托凤凰山、黄台等国家级电商园区和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天桥区突出规范化、高端化,加快齐鲁鞋城、山东通讯城、堤口果品、泺口服装、金牛建材等专业市场提质,推进万虹中心、万融广场、白金广场等现代商业载体建设,赋能商贸产业转型,并加快推动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服务型消费扩容提质,积极发展绿色、数字、共享等消费新业态,在高端商业、会展经济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城市更新加速推进

持续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南北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更新,犹如一座城市的新陈代谢,是城市发展、美丽蝶变的关键一环。上半年,天桥区实现供地1457亩,为区域城市更新的全面提速与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石。

记者了解到,去年,天桥区制定了城市更新五年推进计划,提出了“123456”的城市更新思路,将全域划分为24个城市更新单元,策划了39个城市更新项目、14个城中村项目和5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着力提升群众宜居品质,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3月,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城市更新暨城中村改造“百日攻坚”会议。“百日攻坚”重点突破王炉北辛、泺口二期、丁太鲁新徐、桑梓店四大片区,启动9000余户、250万平方米的拆迁,以点带面促进全域更新,持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南北城乡融合发展。

天桥区全力推进四大片区安置房项目早开工、早纳统,利用城市更新腾出空间,做好城市更新与专业园区的结合文章,桑梓店片区腾空工业用地700余亩,王炉片区实现供应工业用地98亩,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检验检测产业园、高端农机装备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

结合城市更新,该区着力开展城市设计、品质教育、健康文化等“品质提升”行动,谋划储备社会民生类项目13个、总投资571.1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5个、总投资132亿元。

在推进城市更新过程中,该区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对已改造形成的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1908鲁丰创意园、D17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做好运营管理,持续激发新的增长点;对未利用的国棉四厂、元首针织厂、大易造纸厂等历史街区工业遗存,积极谋划策划,通过导入新兴产业激发新活力。

城市品质全面提升

聚焦七大城市品质提升,打造魅力新天桥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城市环境品质。今年以来,天桥区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深入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城市设计、品质教育、健康文化、生态环境、服务保障、安全稳定、法治建设等7个方面的城市功能品质,明确35个方面86项具体工作任务,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商的现代化新天桥。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不断塑优经济发展环境。“来天桥办成事”是天桥区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以护航企业发展为宗旨,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天桥区在全市首推桥帮办、桥通办、首席审批师、“直播+”等改革措施,高标准打造企业服务中心,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工作经验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山东省“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实践优秀案例。

城市设计品质加快提升。天桥区坚持城市更新、产业发展、居住环境、城市形象有机融合,一体化做优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城市设计,实现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人居环境和特色风貌融合升级。

为推动项目顺利落地,天桥区推行“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验收即发证”,为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帮办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生态。1-8月新增市场主体1.3万户,累计达18.7万户,总量居全市第2。

新征程,再出发。开创千亿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局面,天桥区马不停蹄,全力以赴,正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韩璐莹  校对:王菲  通讯员:苏晗 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