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航天展变身“太空指挥中心”
新黄河  2025年07月15日

新黄河记者:陈雪碧  

当指尖触碰到火箭残骸表面那层比钻石坚硬3倍的“太空皮肤”,冰凉的触感中仿佛还残留着7.9公里/秒冲出大气层时的灼热。

抬头望见1:1复刻的飞船返回舱悬于半空,伞绳的纹路在灯光下清晰可辨,恍惚间竟以为置身于英雄凯旋的降落现场……

近日,新黄河记者探访了正在济南市天桥区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展出的“天・宫阙航天科学探索与艺术展”。这场融合硬核科技与极致美学的展览,汇聚权威认证航天文物,有首次公开科研手稿、高精度复刻大国重器及沉浸式科幻体验等,让观众得以近距离“触摸”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感受太空探索的独特魅力。

触摸航天历史:

真实文物诉说星辰故事

走进展厅,仿佛打开了中国航天的时光卷轴,一件件珍贵的航天文物立即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其中,曾以7.9公里/秒宇宙速度冲出大气层、从30万米高空穿越生死线返回地球的真实火箭残骸,在山东首次震撼亮相!这件“万里挑一”的“太空幸存者”,其表面覆盖着比钻石坚硬3倍的“太空皮肤”,是航天史无言的见证者。观众可近距离感受这份来自太空的狂暴洗礼与人类智慧的伟力结晶。

“同学们看,这就是航天员杨利伟在升空时,用太空专用笔写下的亲笔手稿。”讲解员指着一件展品介绍道。展览通过多位航天专家背书的“亲历者记忆+可验证文物”双线索,搭配首次解密的尘封科研手稿,展览生动地再现了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傲然屹立于世界航天之林的完整历程。

在“寰宇归航”展区,1:1高精度全手工锻造的飞船返回舱,曾荣登国家博物馆特展,细节完美呈现,仿佛让人置身于英雄凯旋的激动场景。与之相伴的是采用真实材料1:1复原的降落伞,它是天问火星探测器降落伞的“同胞兄弟”,其抗拉强度达钢铁5倍,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着穿越星海的梦想。

沉浸式体验:

化身航天员探索宇宙

展览最吸引人的是其创新的互动体验项目。

“三、二、一,点火!”在“天穹之枢”卫星指挥中心,参观者正全神贯注地体验火箭发射全流程。

这是全国首个“火箭发射-星箭分离-卫星入轨”全流程沉浸式体验。观众在电影级场景中,跟随航天专家编剧的剧情,在30分钟内作出关键决策,亲身感受测控大厅紧张刺激的氛围。

“太刺激了!感觉自己真的在指挥卫星发射。”一位体验完的观众兴奋地说。在“星际任务空间站快递”区域,观众可以化身航天员,操控空间站舱段完成精准对接,体验托举“国之重器”的豪迈。

“月茧归航”通过绘本故事、童趣场景、深情音乐与多样互动装置,让观众体验太空孤勇者的困境与成长,助力航天员重返地球。

压轴项目“星际飞行与探险影院”采用720°环幕交互技术,让观众以第一视角参与星际大战,震撼的视听效果引来阵阵惊叹。

科技与艺术共舞:

创意展区惊艳亮相

“天工开悟”展区巧妙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通过MXD技术,国画中的济南名胜“活”了起来——画中火箭腾空而起,泉水潺潺流动。在“神笔马良——梦想照进太空”互动区,孩子们绘制的火箭被扫描进“太空”,绕地球飞行。

“这个展览太有创意了,既能学到航天知识,又能体验科技的魅力。”带着孩子参观的王女士表示。展览还特别设置了“苍穹霓裳”宇航服展区,即将登月的“望宇”探月服模型首次在山东亮相,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来自历下区的张先生感慨:“原本以为航天很高冷,没想到可以这么亲近。”

“天・宫阙航天科学探索与艺术展”,正以其独特的“可触摸”体验,让更多普通人得以触碰星辰大海的梦想。通过珍贵的航天文物、创新的互动体验和艺术化的展示方式,为济南市民带来了一场航天科普盛宴,市民可前往天桥区1922电竞新媒体产业园亲身体验这场“可触摸”的航天之旅。

摄影:陈雪碧  编辑:刘雨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