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学校提前开学被怼,背后问题须重视 | 我来评
新黄河  2025年02月06日

这种“默许”和“纵容”,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极大讽刺。

2月4日,一名自称学生家属的男子向安徽省教育厅举报滁州市定远中学提前开学补课,违反规定。“(学校)违反规定,你不遵守(学校提前开学补课的)规定就行了。”教育厅工作人员接举报电话时回怼举报者:“(学校)提前开学,你不去就完了,这有什么好举报的?”2月5日,安徽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回应记者,已将举报涉事学校提前开学补课及教育厅工作人员被指言行不当等情况上报,正在调查处理。(红星新闻2月6日)

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某些教育部门在应对群众诉求时的态度问题,更触及了教育公平、法规执行以及权力与责任边界的深层次议题。而相关工作人员的回怼言辞,不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更是对群众诉求的漠视和敷衍。

教育厅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其职责本应是维护教育秩序,保障教育公平,而不应成为违规行为的“保护伞”或是应对群众诉求的“甩手掌柜”。工作人员的言行不当,不仅损害了教育厅的形象,更伤害了群众对教育公平的信任。这种“官本位”思想作祟,将群众诉求视为“多事之举”,实则是严重失职。

学校提前开学补课,看似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实则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漠视和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提前开学补课,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更何况,这种行为还违反了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是对教育公平的公然挑战。

在这起事件中,不禁让人要问:是谁给了学校提前开学补课的勇气?又是谁让教育厅工作人员敢于如此敷衍群众诉求?这背后,既有学校对教育政绩的盲目追求,也有教育部门对违规行为的纵容和包庇。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不仅破坏了教育生态,更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在全国各地,学校违规补课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惜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进行补课。而教育主管部门在监管时,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为违规行为开绿灯。这种“默许”和“纵容”,无疑是对教育公平的极大讽刺。

要根治这一顽疾,必须从源头上入手。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违规补课行为零容忍。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论”的弊端。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让教育回归本真。

同时,还要加强对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让他们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办事的实在人。对于那些言行不当、敷衍群众诉求的工作人员,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绝不手软。

在这起事件中,让人看到了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但是,只要教育部门能够正视问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就一定能够守护好教育这片净土。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公平照亮每一个角落,这是我们的共同期待和不懈追求。希望安徽省教育厅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刻反思、认真整改、举一反三,为构建更加公平、优质、和谐的教育环境贡献力量。(作者:余明辉)

编辑:李明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