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解读中国AI价值链:算力本土化迎来810亿美元机遇
经济观察报  5小时前
作者 胡群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5月1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人工智能(AI)价值链的报告解读,指出中国正在加速实现AI领域的自立自强,同时算力本土化将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并预测中国AI算力本土化市场将在未来五年内激增,规模高达810亿美元。

报告将AI价值链划分为三个层级:赋能层、智能层和应用层,并分别评估了中国在各个层级的自主发展现状。

赋能层:进展显著,半导体领域仍需突破

赋能层为AI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包括半导体生产、芯片设计、云计算、数据中心及电力供应等。CIO指出,尽管中国在部分领域已取得进展,例如在工业AI资本支出相关的电力和资源组件制造方面已基本实现自立自强,但在关键的半导体供应链方面,仍受制于美国及其贸易伙伴。

报告特别提到,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中国目前仍依赖海外供应商。然而,面对日益严格的出口限制,中国企业正积极寻求替代方案,并加大投资力度。这表明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正努力追赶,尽管可能需要在性能上做出一定妥协。

算力本土化:地缘政治驱动下的810亿美元蓝海

CIO预测,AI算力将成为中国AI产业发展的关键战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国出台的限制措施,将促使中国在AI算力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尽管国产芯片性能与国际领先水平尚存差距,但国内加速器和GPU芯片公司已占据中国AI算力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CIO预计,中国AI算力支出将从2024年的18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900亿美元。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将进一步加大对国内供应商的投资,以实现AI训练和推理目标。CIO估算,中国AI算力的自主比率将从2024年的33%跃升至2029年的90%,这意味着算力本土化将带来高达810亿美元的市场机遇。

智能层与应用层: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智能层包括开发大型语言模型的公司以及可将其数据资产转化为智能资产的公司,而应用层则包括将智能层工具嵌入到特定用例的公司。CIO认为,中国在智能层和应用层的自主程度相对较高。本土互联网平台在应用层占据主导地位,而DeepSeek等低成本AI模型的推出,也使中国在智能层更接近自立自强。

在投资布局方面, CIO持积极态度,尤其看好在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领先互联网企业。CIO认为,受益于国内芯片创新加速,整个半导体供应链,包括部分设备制造商和芯片封装公司,均蕴藏着极具吸引力的投资机会。CIO进一步指出,在中美贸易关系趋于缓和的预期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突破将为科技板块注入强劲上涨动力。基于此,CIO目前对中国科技股维持“具吸引力”的评级,并预计该板块今年的盈利增长将达到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