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先“报喜”后停牌,良品铺子易主引爆投资者信任危机 | 大鱼财经
新黄河  6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杜林  

一纸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将陷入经营泥潭的良品铺子(603719.SH)推上了风口浪尖。市场关注的焦点,已不仅是这家昔日“高端零食”巨头的未来归属,更是一场围绕着公告发布前股价离奇涨停的“内幕交易”疑云。对于投资者来说,这起看似常规的资本运作,因其“明目张胆”的股价异动,已演变为对市场公平性的直接拷问。

监管“火速亮剑”,难平投资者“老鼠仓”质疑

7月10日,在没有任何明确利好消息的情况下,良品铺子股价午后被大单资金迅速拉升至涨停,收报13.71元。数小时后,当晚公司才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正筹划重大事项,或将导致公司易主,股票自7月11日起停牌。

“先涨停,后停牌,这内幕消息是长了翅膀吗?”一位投资者的说法呈现了市场的疑虑。这种精准“预判”的走势,点燃了投资者的怒火。社交平台上,“明目张胆的老鼠仓”“这是在公然挑战监管底线”“必须严惩”等愤怒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投资者表示向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进行实名投诉。

市场的强烈反应,换来了监管的迅速介入。上交所当晚即对良品铺子下发监管工作函,就重大事项披露前的股价涨停进行监管问询。但在许多投资者看来,这封监管函更像是一次“亡羊补牢”。有观点认为,对于此类在重大事项前股价出现异动的案例,应直接否决其后续的重组计划,以儆效尤,从根源上杜绝内幕消息的泄露和不公平交易。

“自救”失效,创始人家族或无奈“放手”

这场控制权变更的背后,是良品铺子难以掩盖的经营困境和频繁自救的失效。

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定位在一片红海中杀出重围,并于2020年成功登陆A股。但随着近年来量贩零食渠道的强势崛起,其高定价策略反而成为掣肘。鸣鸣很忙、万辰集团等量贩巨头凭借极致性价比和规模优势,对良品铺子等传统零食品牌形成了巨大冲击。

面对“活不活得下去”的生存拷问,良品铺子并非没有挣扎。2023年底,创始人之一的杨银芬接替杨红春,并发动了公司成立17年来最大规模的降价,试图以价格换市场。然而,这一系列激进改革并未能扭转颓势。

财报数据显示,良品铺子在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连续录得亏损,营收也持续下滑。业绩压力之下,公司高层再度动荡,杨银芬于2025年3月辞任,创始人杨红春在4月重返总经理岗位。频繁的“换帅”和战略摇摆,最终似乎将公司引向了“卖身”这条路。

良品铺子的潜在易主,是整个休闲零食行业加速整合洗牌的一个缩影。当前,竞争对手正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扩张版图,行业格局瞬息万变。

对于深陷困境的良品铺子而言,此刻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或实控人,或许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出路。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通过改变控制权结构,公司可能获得新的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推动业务模式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一些投资者也抱有“积极求变,或有新发展”的期待。

但无论未来的“新主”是谁,都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当前因股价异动而引发的信任危机。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公信力的开端,将会给未来的任何战略转型蒙上阴影。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前途命运,也是对整个资本市场公信力的一次拷问。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