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预期上半年收入下滑18.9%,亏损收窄超六成 | 大鱼财经
新黄河  4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杜林  

8月4日,连锁火锅品牌呷哺呷哺(HK:00520)开盘股价下跌。该公司当日发布盈利预告,宣布上半年亏损预计将收窄63.2%至70.5%,成本控制措施产生效果。资本市场对这份业绩预告反应不一,投资者观点出现分化。

呷哺呷哺股价在早盘交易中一度下跌3.85%,盘中价格跌至0.75港元,总市值约8.25亿港元。从近期走势来看,该股在过去5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88%,但在近30个交易日中仍录得超13%的涨幅。南向资金持股比例也从此前的23%降至目前的13.41%,显示出境外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谨慎态度。

降本增效显成效,营收下滑引隐忧

根据公告,呷哺呷哺预计在2025年上半年录得净亏损介乎人民币8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相较于去年同期2.74亿元的亏损,降幅为63.2%至70.5%。

该公司将亏损收窄归因于三项措施:数字化供应链及集中采购实现降本;升级物流枢纽,优化配送网络;关闭低效餐厅,聚焦高潜力区域开店,资产减值损失同比下降约64.1%。

但在亏损收窄的同时,营收继续承压。公告预计,上半年收入约为19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约18.9%。这表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仍面临客流和销售额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呷哺呷哺近期收购旗下食品公司剩余股份支出了9000万现金,这一支出可能会对中报的最终盈利表现产生影响。

门店调整与业务转型持续推进

从门店网络来看,呷哺呷哺在2024年关闭了219家餐厅,其中主品牌呷哺呷哺138家、凑凑73家,净减少141家门店,总数降至957家。这种"瘦身"策略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的门店仍在持续优化中。

为应对经营压力,公司今年7月启动了“凤还巢”内部合伙人计划,首批21位门店核心人员成为合伙人,目前已有5家合伙门店投入运营,计划未来每年新增50至100家合伙门店。此举旨在通过股权激励机制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同时,呷哺呷哺也在产品策略上寻求突破,推出39.9元的自助小火锅模式,试图在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投资者对呷哺呷哺的看法出现分化,批评和支持声音并存。

部分投资者对公司产品、服务和管理提出批评。有投资者认为:"呷哺呷哺的牛肉薄如蝉翼,难怪利润比蝉翼还薄。"也有人认为呷哺呷哺定位不明确:"味道无特殊之处,服务比不了海底捞,价格也不如旋转小火锅。"

对于管理层的盈利能力,部分投资者表示质疑:"整改这么多年还没法盈利,很难理解。"门店服务员推销会员卡的现象,也被视为经营压力的体现。一些投资者甚至担心供应商起诉要账的风险。

但仍有长线投资者选择坚持持有,将当前股价视为价值投资机会。同时,有投资者注意到外卖业务的增长,"在堂食的时候,会看到取外卖的络绎不绝。"呷哺呷哺近期推出的内部合伙人"凤还巢"计划,也被部分人视为变革举措。

还有投资者表达了对品牌发展的担忧。"呷哺呷哺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跟不上时代,追不上年轻人",一位持股投资者表示。这反映了品牌当前面临的市场定位问题。

呷哺呷哺目前处于关键调整期。管理层通过内部改革在亏损控制方面取得进展,显示出运营调整的执行能力。但营收下滑和市值低迷——千店规模企业市值不到10亿港元,以及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不同意见,表明公司在品牌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方面仍需改善。

从行业对比来看,呷哺呷哺与海底捞等头部企业在服务体验和品牌影响力方面仍存在差距,而与新兴的旋转小火锅品牌相比,在价格优势方面也不够突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差异化定位,成为公司面临的关键挑战。

在8月底完整中期业绩公布前,市场将继续关注该公司表现。呷哺呷哺能否将亏损改善转化为营收增长和市值提升,需要时间验证。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