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处理器龙头龙芯中科(688047.SH)披露,公司2025年上半年发布的3C6000、2K3000两款产品预计明年实现批量销售,3C6000是龙芯旗下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芯片,2K3000处理器则主要面向工控应用领域和移动终端领域。
据龙芯中科9月12发布的投关信息记录表,3C6000、2K3000目前整机企业导入的情况不错,今年会有不少典型应用场景的应用验证,预计明年能上批量。此前,公司还在投关活动中还表示,未来两三年,预计工控和信息化的政策性市场整体业务规模大概率都是在增长的。
据官方信息,3C6000系列服务器CPU采用了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于2024年上半年成功流片,今年6月发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测试报告显示,3C6000系列的整体性能表现达到了2023年国际市场上主流服务器CPU的水平。2K3000处理器是一款通用64位八核SoC(系统级芯片),最高工作频率2.2/2.5GHz,集成提供图形计算和AI计算的龙芯自研LG200GPGPU核,集成多格式支持的媒体编解码模块。
成立于2008年的龙芯中科致力于打造自主开放的软硬件生态和信息产业体系,“龙芯”系列则是我国最早研制的通用处理器系列之一,处理器对标英特尔和AMD两大跨国巨头产品。龙芯中科方面称,2024年公司研发的龙芯3C6000系列性能达到Intel第3代至强的水平,公司坚持建立独立于X86体系和ARM体系的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坚持自主研发,推出了自主指令系统龙架构。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AI芯片寒武纪近期受到市场持续追捧,一再登顶“股王”,以龙芯中科为代表的国产CPU厂商本周也受到市场关注。9月16日,龙芯中科大涨14.89%,报收149.59元;另一家国产CPU厂商海光信息(688041.SH)当天上涨6.26%,报收246元,全天成交额突破100亿元。
海光信息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公司推出的系列高端处理器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数据中心,以及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领域。
在具体产品方面,海光CPU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和技术路线,相关产品按照代际进行升级迭代,每代际产品按照不同应用场景对高端处理器计算性能、功能、功耗等技术指标的要求,细分为海光7000系列产品、海光5000系列产品、海光3000系列产品。海光DCU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
除龙芯中科、海光信息两家已上市国产CPU厂商外,亦有该赛道企业“快马加鞭”冲刺A上市。2025年6月17日,上海兆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芯集成”)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据上交所官网信息,兆芯集成此次IPO拟募资41.69亿元资金,投资于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项目、新一代桌面处理器项目、先进工艺处理器研发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
兆芯集成招股书披露,产品自主创新层面,兆芯集成掌握通用处理器全平台实现技术,具备了CPU芯片自主设计研发和技术迭代能力,实现自主指令集拓展与内核微架构设计、自主互连架构设计、自主IP设计、自主设计方法、自主测试验证体系及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六大自主创新突破。
财务方面,于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兆芯集成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4亿元、5.55亿元、8.89亿元人民币;同期,公司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7.27亿元、-6.76亿元、-9.51亿元人民币。据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兆芯集成的估值为185亿元。而目前已上市的国产CPU厂商中,海光信息市值约5700亿元,龙芯中科市值约600亿元。
信息安全以及产业链自主可控是国产CPU赛道的重要发展土壤。兆芯集成招股书表示,信息安全问题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CPU是构建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与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CPU是信息技术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战略性、关键性产品,是信息设备的“大脑”,是信息安全的基石,是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难度最大、地位最高的产品之一,自主研发安全可靠的CPU对我国信息产业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