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与华董事长炮轰鸣鸣很忙创意抄袭:零食帝国万店背后的隐忧
新黄河  6小时前

庞大零食帝国的命运,似乎悬于一根脆弱的创意蛛丝之上。

10月9日,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杉在微博上发文称,鸣鸣很忙抄袭华与华作品“鲜啤30公里”创意设计,并附有对比图片。华杉直言,“现在这些公司对华与华的创意设计都是一个态度:公开骂,悄悄学,偷偷抄!”

截至发稿前,鸣鸣很忙暂未就事件进行回应。

就在华杉炮轰之前,鸣鸣很忙刚刚宣布门店数突破2万家,登顶中国休闲食品饮料连锁行业榜首。

一边是抄袭指控,一边是万店庆典,这家从街边小店迅速崛起的零食帝国,其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是难以忽视的隐忧。

快速崛起:农村包围城市的零食帝国

据了解,湖南鸣鸣很忙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12日,法定代表人为晏周,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主营食品销售、城市配送运输等经营领域。

前身为湖南零食很忙商业连锁有限公司(2024年5月更名),旗下“零食很忙”(2017年创立)与“赵一鸣零食”(2019年创立)于2023年11月战略合并,形成双品牌运营格局。

鸣鸣很忙的成长轨迹可谓商业奇迹。2023年11月,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并,更名为鸣鸣很忙,从此开启了狂奔模式。

合并时双方门店总数不足7000家,而到2025年9月,鸣鸣很忙的门店数已突破2万家,覆盖全国28个省份的319个城市。

营收增长更为惊人。根据鸣鸣很忙提交的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收入从42.86亿元飙升至393.44亿元,短短两年间增长超过8倍。

其经调整净利润也从0.81亿元增长至9.13亿元。

鸣鸣很忙的成功秘诀在于精准抓住了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红利。截至2024年底,其58%的门店位于县城与乡镇。

通过“高密度+广覆盖”策略,鸣鸣很忙在下沉市场构建了强大的渠道渗透力,2024年全年吸引超16亿人次消费。

商业模式:“多快好省”的零食宝库

鸣鸣很忙自称,凭借“多快好省”四字诀,牢牢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零食胃。

据相关报道,鸣鸣很忙对上述四字进行了阐释:

“多”体现在产品种类上。鸣鸣很忙单店SKU数量通常不低于1800款,每月平均上新数百款产品。截至2024年末,其在库SKU量高达3380个。

“快”得益于其高效的供应链系统。鸣鸣很忙在全国布局了33大数智化仓储物流中心,门店一般都位于距离最近仓库300公里的范围内,基本能实现24小时内及时配送。其存货周转天数——11.6天,这一数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好”体现在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截至2024年底,《2024胡润中国食品行业百强榜》中约50%的企业与鸣鸣很忙有合作。

“省”则是其最大卖点。通过重构的供应链和规模效应,鸣鸣很忙的产品平均价格比线下超市渠道的同类产品便宜约25%。

毛利远低于同行,加盟商压力凸显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鸣鸣很忙面临着诸多隐忧。

最突出的是其极低的利润率。2022年至2024年,鸣鸣很忙的毛利率仅为7.5%、7.5%、7.6%,净利率为1.7%、2.1%、2.1%。

这与传统零食品牌形成鲜明对比。同期,三只松鼠的整体毛利率分别为26.2%、22.7%、23.8%,来伊份更是高达41%。

鸣鸣很忙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占比高达99%。这种模式虽然有助于快速扩张,但也导致公司盈利能力脆弱。

随着门店密度增加,加盟商的经营压力日益凸显。有加盟商透露,2023年附近只有1家店,2024年周边小区基本上都开了零食店,导致销售额下滑。

另一位加盟商算了一笔账:店租在6万元一个月,还有12个店员,加上水电费用和自己需要处理的临期产品,整体毛利下来才接近18%,日均达到4万元以上才会持续盈利。

品控挑战:市监发通告,黑猫平台2000余条投诉

高速扩张的另一个代价是产品质量管控难度的增加。

2024年8月21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告,汕尾市城区赵一鸣零食店销售的奶油味瓜蒌籽和揭阳市榕城区赵一鸣食品店销售的酱花生,大肠菌群均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这只是品控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门店数量激增,如何确保所有加盟店都能严格执行总部的品控标准,成为鸣鸣很忙面临的巨大挑战。

截至2025年5月,黑猫投诉平台上鸣鸣很忙相关投诉已达2405条,其中赵一鸣零食品牌累计投诉量达1558条,零食很忙相关投诉有847条。

相关投诉主要集中于产品变质、霉变、异物混入等食品安全问题,如2025年9月13日,客户投诉称,购买赵一鸣千层榴莲后食用时有异物并腹泻;9月30日,客户投诉称,赵一鸣零食真空包装鸡脖破洞致上吐下泻。

资本运作方面,鸣鸣很忙也遭遇了波折。2024年12月31日,盐津铺子从鸣鸣很忙股东中退出,将其持有的3.3%的股权转让给了湖南晓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变化发生在盐津铺子投资鸣鸣很忙仅仅一年后,引发了市场对双方合作关系的猜测。

外部短兵相接:双雄争霸与同质化困局

如果说上述问题均是内部问题,那外部的同质化竞争则让鸣鸣很忙及同行短兵相接。

当下,中国量贩零食市场已形成“鸣鸣很忙集团”与“万辰集团”双寡头格局,两者预计占有超70%市场份额。

这场竞争可谓寸土不让。据监测,好想来55%的门店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其中半数与鸣鸣很忙在1公里内短兵相接。

万辰集团旗下的好想来已展现出更强的模式弹性,提出“零食+”模式,试图通过拓展全品类零售、引入热门IP衍生品等方式,跳出单纯的价格战陷阱。

相比之下,鸣鸣很忙在业态创新和增值服务上的步伐相对迟缓,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可能陷入被动。

更严峻的是,整个行业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头部品牌普遍采用“工厂直供+社区渗透+低价策略”的商业模式,产品结构、定价逻辑高度相似。

自有品牌与折扣超市是突围之路吗?

面对困局,鸣鸣很忙正在寻求突破。

2025年2月,鸣鸣很忙举办“2025鸣鸣很忙省钱发布会”,在行业内首推自有品牌,已有30+款自有产品,涵盖零售和日百品类。

鸣鸣很忙将自有品牌产品分为红标和金标两个系列。红标系列主打低价,如用户花1.9元就能买到一瓶600毫升的无糖乌龙茶;金标系列主打高质,如售价9.9元的50克装拇指风干牛肉。

同时,鸣鸣很忙宣布进军硬折扣超市赛道,推出新业态“赵一鸣省钱超市”,新增百货日化、烘焙、鲜食和低温冻品等品类。

这些举措旨在帮助鸣鸣很忙跳出同质化竞争,提升盈利能力。然而,新的领域也意味着新的挑战。

自有品牌产品的开发需要面对成本压力和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而经营全品类商品对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极致要求,一旦管理跟不上,新增的成本反而会吞噬其本就不高的利润。

从街边小店到万店帝国,鸣鸣很忙的狂奔仅用了短短几年。如今,站在2万家门店的里程碑前,抄袭争议只是这个零食帝国面临的众多挑战的一个缩影。

文:新黄河科技与大健康研究院 李小元

编辑:俞丹  校对: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