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撕拉片从70元涨至3000元,你拍过吗?专业摄影师:有炒作成分
新黄河综合  2天前 09:20

近日,不少顶流明星纷纷下场体验一款被称为“纸片茅台”的摄影产品——撕拉片(一次成像相纸),让这一已逐渐退出主流市场的复古成像技术在年轻人中重新流行起来。停产前仅70元一盒的相纸,如今在二手平台飙升至1600元至3000元一盒,价格涨幅超过20倍,而单张撕拉片拍摄费用在照相馆甚至高达300元至600元。

价格飙涨的撕拉片,究竟是谁在买单?这场建立在供应稀缺与情绪溢价之上的“炼金游戏”,又能持续多久?

5月13日,记者来到武汉一家名为“百年胶影馆”的照相馆,该店号称可以拍摄明星同款“撕拉片”,价格为388元一张。早在3天前,记者就进行拍摄预约,但被店主小左告知,周末档期全满,需等待排期。

“明星拍得太好看了,而且这个胶片已经绝版,拍一张少一张,贵点我也能接受。”店内,大学生妍妍和室友们正在等待拍摄。能拍明星同款,吸引了很多和妍妍一样的年轻人。

资深摄影师彭小胖介绍,撕拉片即可剥离即时显影胶片,由拍摄感光的负片和带有药水包的成像正片组成。使用专用相机拍摄后,需等待数十秒显影。在拉扯相纸的过程中,相机内部药水被拉破,然后显影在相纸上,受温湿度等外界因素影响,撕拉片有一定的废片概率。

明星效应加持,价格从70元涨至3000元

撕拉片的价格曲线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样本。贝壳财经记者查询公开资料了解到,宝丽来、富士等厂商在2008年和2016年全面停产撕拉片相机及相纸。当时,一盒10张装的相纸售价约为70元,而随着库存消耗,其价格在2018年涨至200元左右,2025年已攀升至1600至3000元一盒,较原价涨幅超20倍。换算一下,单张相纸成本超过200元,若算上明星同款相机的租赁费用,单次拍摄成本可达400元。

记者注意到,其实在撕拉片涨价逻辑背后暗藏着多重推手。首先是稀缺性绑架供需,“拍一张少一张”“限量版艺术”等代名词,让撕拉片在二手市场囤货炒作盛行。

而部分明星带货也引爆了流量,早在2024年底,欧阳娜娜拍摄的撕拉片就曾一度引发热议,当时也有部分摄影机构以此为契机推出“明星同款”服务。今年4月,鞠婧祎的香槟金撕拉片促进这一复古摄影方式现象级破圈,进入大众视野。数据显示,鞠婧祎单条撕拉片微博的点赞已超百万,#撕拉片#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累计超8亿次。

记者从上海多家摄影机构处了解到,目前拍摄一张撕拉片的费用在280元至420元左右,拍摄过程很快,因此无需预约。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吴明曾经也是一个撕拉片“发烧友”,“但我现在也实在拍不起了,我手上还有3盒存货,现在价格这么高,正在考虑要不要卖掉。”

那么,到底是谁在为撕拉片买单呢?吴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其实撕拉片的消费群体目前主要分为三派。一派是硬核摄影爱好者,他们追求原汁原味的复古成像质感,愿为“撕拉瞬间的仪式感”支付溢价。另一派是社交货币收集者,年轻人将撕拉片视为“朋友圈九宫格”的稀缺素材,“情绪价值”远超实用价值。最后就是投机囤货黄牛,部分商家以“绝版收藏”为噱头,将相纸价格炒至黄金涨幅之上,形成短期套利空间。

▲撕拉片在二手商品交易平台上溢价明显。图/闲鱼网站截图

专业摄影师:并非不可替代

平替品加速产出或致有价无市

彭小胖提到,目前撕拉片相纸已停产,市面上拍摄所用的都是存货,一盒相纸在二手市场被炒到3000元,因此会给大众造成“拍一张少一张”的错觉,实际上存量并不少,如今的价格有炒作成分。

小左也表示,受明星效应影响,到店体验撕拉片的人确实变多了。“但我会提前跟顾客说清楚,由于妆造、表现力不同,普通人可能达不到明星的效果。”同时,小左认为,撕拉片并非不可替代,建议年轻人别太冲动。

撕拉片爆火的当下,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仿制品。一家自助拍照馆的店主小朱告诉记者,自家店内就能拍摄“仿撕拉片”。在照片上叠加类似滤镜,还支持修图再打印。记者了解到,这类“仿撕拉片”价格在百元左右。

“00后”夏伊几番对比后和男朋友最终选择了拍摄“仿撕拉片”。“复古滤镜会显得人五官立体,我只是喜欢这种效果,撕拉片价格太高,我觉得没必要。”夏伊说。

“这不是摄影,是炼金术!”有知名摄影师指出,撕拉片价格已严重偏离使用价值。后续随着库存进一步消耗、平替品加速产出,投机者可能面临“有价无市”的困局。

“花2000元买相纸,不如买台专业胶片机。”目前已有不少年轻摄影爱好者群体开始质疑:“为了发朋友圈的10秒优越感,值半个月工资吗?”平替品对撕拉片的冲击也正在不断加剧。富士胶片加速扩产Instax系列(拍立得)相纸,而拍立得、CCD相机等设备也以相似风格抢占市场,其单张拍摄成本不足撕拉片的1/104。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撕拉片热潮短期内仍将延续,但其长期前景取决于情绪价值如何量化和产业生态能否重构。吴明建议商家应该开发更具创意的体验场景,而非单纯依赖“绝版”噱头,“如果有朝一日,富士等厂商重启撕拉片生产线,现在价格体系将瞬间崩塌。”

实际上,过去几年,摄影界已经兴起过几波复古潮,拍立得、CCD,甚至拍照效果接近CCD的诺基亚都曾迎来热卖。以CCD相机为例,曾经按斤卖的“电子废品”一度被炒到上千元一只。不过伴随热潮过去,其目前在二手平台上的价格已回落不少。“撕拉片不会是最后一个被炒作的情怀商品。”有分析师指出,撕拉片、CCD等电子古董的走红是对快节奏数字生活的反叛,有人在这阵风潮里赚钱赚流量,有人借此满足情绪价值,但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炼金游戏”或将在下一个替代品的狂欢中落幕。

(来源:新京报贝壳财经、武汉晚报)

编辑:曹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