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以后我尽量少说话,董总的表态该咋看?
新黄河  7小时前

在中国企业家之中,董明珠无疑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其以自身的影响力做到了堪比马斯克在美国的水平,就在最近董明珠却表态说“以后我尽量少说话”,董明珠的表态到底该咋看?

一、董明珠:以后我尽量少说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召开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大约有400名股东线下参会,人数较去年增加了不少,会场氛围十分热烈。

2025年以来,格力高管团队发生了较大变动。去年曾表示“明年换届我可能会退休”的董明珠仍然担任董事长一职,但是把总裁的位置交给了原党委书记张伟。

独立董事刘姝威在现场上以个人经历和体验,赞扬了格力电器空调、电饭锅等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同时也对新高管团队的履历和工作表现进行了称赞,并向董明珠建议,以后要多让年轻高管团队走在前面。

董明珠在现场回应刘姝威,她以后尽量少说话,言下之意是给年轻人让出更多舞台。

今年4月22日,格力电器董事会进行换届选举,高管团队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具体来看,张伟接棒董明珠担任总裁一职,董事会还聘任了方祥建、刘华、李绍斌、胡余生、王凯为公司副总裁,廖建雄为财务负责人,章周虎为董事会秘书。新管理团队普遍具有在格力任职一二十年以上的经历,显示出公司注重内部培养高管的传统。

除方祥建一人以外,刘华、李绍斌、胡余生、王凯4人均为新任副总裁,在就任新岗位前均长期担任过总裁助理一职。格力重视技术研发,除王凯是警察背景出身以外,另外三位副总裁均是工程师背景出身,长期担任技术研发岗位,显示出格力对技术人才的重视。

二、董总的表态到底该咋看?

董明珠此次表态的少说话让人感觉很奇怪,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是董明珠之前说错话了?还是有什么其他的深层次原因?

首先,董明珠这次表态看上去似乎很出乎意料,其实也很正常。回顾过往,董明珠这些年纷纷站在聚光灯下给格力电器站台,她凭借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敢说敢做的行事风格,为格力电器带来了海量的流量。从亲自代言格力产品,到在各种商业论坛、综艺节目中直言不讳地表达观点,再到与雷军的 “十亿赌约” 等一系列引发舆论热潮的事件,董明珠成功地让格力电器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这种长期高强度的个人曝光,也让格力电器与她个人牢牢绑定。消费者一提到格力,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往往就是董明珠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格力电器作为一个庞大企业组织的整体实力和其他管理团队成员的贡献。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当企业过度依赖某一个人的影响力时,一旦这个人出现变动,无论是因为退休、健康等个人原因,还是其他意外情况,企业都可能面临品牌形象波动、市场信心受挫等一系列风险。

其次,随着董明珠年龄的增长,企业梯队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避免领导者年龄增长带来的挑战,格力电器也不例外。董明珠的表态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调整,其目的也很明确,这就是在为企业的未来接班人铺路。通过逐步减少自己的曝光率,董明珠可以为年轻一代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和树立威信。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平稳过渡,还能有效降低因领导层更替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此外,梯队建设还可以激发内部竞争,促进创新和效率提升,为格力电器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三,董明珠的“少说话”并不意味着退出舞台,也不代表她将完全淡出格力的管理事务。相反,这是一种战略性退后,是一种从“前台冲锋”转向“幕后统筹”的角色转变。这种转型在国际商业史上并不少见。对于董明珠而言,“少说话”可能意味着减少公开露面和舆论争议,转而专注于董事会层面的战略决策、企业文化传承以及人才培养等更具深远意义的工作。这种方式既能避免因个人言论引发不必要的风波,又能确保她在关键节点上依然保有话语权和决策权。

对于中国企业发展历程来说,许多企业家都经历过类似的“放权”过程。早期他们亲自冲锋陷阵,打市场、争资源、树品牌;而在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如何实现从“个人英雄主义”向“组织驱动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成为一大挑战。董明珠此次表态,实际上是主动迈出了这一步。她意识到,作为一个成熟企业的掌舵者,不仅要懂得如何带领企业走向辉煌,更要懂得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隐身幕后”,把机会留给下一代。

可以说,董明珠的这一表态,标志着格力电器可能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转型与管理层新老交替的重要节点,能否做好也正在考验着格力电器。

编辑:江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