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已从如何防范资金挪用、资产被盗拓展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鉴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本篇将结合财政部制定的行业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梳理企业资产管理关键环节的合规管理要点,帮助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体系。
NO.1 资产管理保障
1.制定管理制度
企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资产性质明确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流程和责任,并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
2.设立管理机构和人员
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负责统筹协调资产的清查、登记、评估、运营等各项工作。同时,配置的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熟悉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等。
3.引入资产管理软件
随着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手工管理资产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引入资产管理软件可以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资产信息数据的集中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
NO.2 资产清查管理
这是企业开展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应当对现有资产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清查,充分掌握自身资产的真实情况,为后续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1.资产分类。根据资产的性质和功能,结合企业实际,可采取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类别的方式;
2.数量梳理。明确资产的实际数量、存放地点、使用状态等信息。对于固定资产,可以通过实地查看、核对资产标签等方式进行清查;对于无形资产,要梳理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等的注册情况、有效期等;对于存货,要进行全面的盘点,核对账实是否相符。
3.资产识别。采用电子二维码或标签记录方式,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有清晰的标识和记录,包括资产编号、名称、规格、数量、位置等信息,便于跟踪、盘点和管理。
NO.3 资产购置管理
1.严谨的需求确认与审批。各部门根据实际生产需要提出购置申请,详细说明资产的用途、规格、数量等信息,同时设置科学、合理的审批决策程序。
2.科学的供应商选择。需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选择最优的供应商,为企业采购到性价比高的资产。
3.严格的验收入库流程。资产到货后,应当由使用部门、采购部门、监督部门等共同进行验收,确保资产的数量、规格、质量等符合要求,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库手续,为后续管理做好准备。
NO.4 资产运营使用管理
1. 加强日常管理。对于实物资产,应当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房产的安全检查等;对于产权类资产,应加强监控,及时关注市场动态信息,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2.落实管理责任。明确使用、管理、运营等不同环节的职责界面,建立详细的资产管理台账,记录资产情况。
3.强化监督检查: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产的运营、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看资产是否正常运行、使用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存在违规使用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资产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NO.5 资产盘点管理
1.制定盘点计划。每年制定固定资产盘点计划,明确盘点的时间、范围、方法和人员职责,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及时处理盘点结果。盘点结束后,对盘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针对盘盈、盘亏、损坏的资产,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理,同步更新财务数据,确保账实一致。
NO.6 资产报废管理
1.严格报废标准和申请。明确固定资产报废的标准,只有达到使用年限、无法修复或失去使用价值时,才能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并说明报废理由。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应当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鉴定,确定是否符合报废标准。
2.规范审批与处置流程。报废申请需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审批通过后,对有残值的资产进行公开处置,回收残值收入;对涉及环保要求的资产,如含有有害物质,如铅、汞、镉等重金属以及溴化阻燃剂等的,其处置需符合环保法规要求,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进行回收处理;对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可能存储敏感信息的,在报废处置前必须确保信息安全,可采用物理销毁存储介质或专业的数据清除软件进行数据擦除等方式,避免因信息泄露引发安全风险和法律纠纷。
3.完善账务与档案管理。资产处置手续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财务部门要根据审批结果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核销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按规定调整财务会计账务信息;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将处置全过程文件(含评估报告、审批记录)归档保存。
作者:济南历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