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亏一分”?高考志愿填报,他们选择自己掌握
新黄河  2024年07月01日

新黄河记者:薛冬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预计为1353万人,创下历史新高。高考结束后,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家长必须经历的重要选择。

与此同时,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不断利用家长焦虑“收割”用户,动辄五六千元乃至上万元的咨询费,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鉴别。如果自己填报志愿,如何实现“不亏一分”?近日,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几位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考志愿填报的人士。面对高考这场重要考验时刻,他们都选择了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高考志愿,还是想把它掌握在自己手里”

小周,23岁,研究生在读

大学被山东大学录取

我是2020年参加高考的,那是山东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年,无论是考试模式还是志愿填报,都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自己都调侃我们那一届高考生真的是“小白鼠”。

据我了解,我们那一年班里的确有同学找了志愿填报机构,价格我记得是三千到五千元左右。我是选择自己填报的,有考虑机构的价格,当然也不完全是,因为我觉得高考填志愿事关人生的重要选择,如果别人来替我决定的话,我怕我有一天追悔莫及,所以我还是想把它掌握在自己手里。

我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一直以来学习方面对我的管教也很少,我一直是自己“摸爬滚打”。分数出来以后,他们对我是更多的大方面的“约束”,比如说希望我能留在山东之类的,所以志愿填报方面,我还是有自主性的。

我当年的高考分数是649分,填报志愿最大的依据是学校发的那两本参考书。它会把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给你,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自己“冲、稳、保”的志愿。我还看了很多经验帖,比如一些有经验问答的平台,对学校、专业以及未来的课程有所了解。

我的等级考试选的都是文科类,所以志愿的大方向上我早已有了“圈定”,因为实在是不喜欢数学,所以把经管类的专业也排除掉了。

我先选了上一年录取分数线在660和670分左右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填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冲一冲”。然后又报了几个往年650分左右的“稳一稳”,最后是报了620分上下的“保一保”。报到600分,我就觉得应该是稳了,肯定是有专业能“接”住你了,所以我就没有再继续报,最后大概就报了40个左右,就提交了。

最后我很幸运地被山东大学中文系录取了,虽然没有冲上我心仪的北师、华师,后来看看其实也就差了一两分。感觉还是缺少一点运气,山东孩子嘛,总还是有种想出去上学的想法。不过最后这个结果我也很满意,山大也是非常好的归宿。我爸妈可能更满意一些,他们还是希望我能离得近一点。

我现在大学本科已经毕业,研究生在读了。从内心看我很感谢山大,大学跟我以往接受的教育都不同,山大给了我大学的体验,也是一个足够有分量的跳板。

关于志愿填报,我还有一些话想说。我觉得高考结束后,我们都是应该有自主意识的大人了,家长和考生应该共同选择。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家长觉得计算机专业好,硬是给他选了计算机专业,但是他毫无兴趣,除了挂科本科无法及时毕业以外,他还被确诊了抑郁症,因为他不喜欢这个专业。

还有就是关于志愿填报机构,我觉得很多人报机构其实是对未知的恐惧,我其实有朋友曾经在教培机构兼职,就是去做志愿填报这个工作,所以找机构,你有可能找到的就是一个大学生,专业性这块我觉得还是有待考察的。

“只有家长最了解孩子”

蔡先生,56岁,教师职业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高考出成绩之后,我看到有些朋友找机构开始帮孩子填报志愿,仔细一问价格还不低,对这个做法,我有点不以为然。

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的沟通上,家长也更容易。所以为孩子填报志愿,我觉得家长应该亲力亲为。不过我的优势是我本身是教师,从行业方面比较贴近吧。

我认为,为孩子填报高考志愿,绝不是只在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才应该考虑的事情。因为填报志愿,考虑的不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兴趣、爱好、专业向往等。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爱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为女儿填报志愿的经历吧。我女儿2008年上的高中,就在女儿上高中的前一年,我就为女儿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事情开始忙碌。整理高考数据、关注山东招生考试院网站发布的关于高考分数线、投档情况等数据,一直到她高三高考结束,这些数据我前后一共收集了5年。

除了收集每年的高考成绩、分数线、一本投档线等数据,另一方面我开始收集有关大学的资料及各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介绍等资料。

在平时,只要女儿有空的时候,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关注她学习的兴趣所在。只有心里有底,才能临阵不慌。有了平时的观察和积累,有了平时的成绩作参考,我心中大体就有数了。我为女儿选定了目标城市:北京和上海,学校目标选定在了211和985。

所以,在整理数据的时候,我便以这两个城市为主,同时又选定了另外一个城市以防意外,还制作了一个表格,列举出了这几个地方的211和985学校的5年的相关数据,包括投档最高分、最低分、招生人数等。

整理完之后,我将这些资料打印出来。

高考结束后的第二天,根据报纸上公布的高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女儿估算出了自己的高考成绩。她估算的高考成绩,与最后公布的,竟然只差了0.5分。

有了具体的分数,到了真正填报志愿的时候,以我平时积累的资料做保证,女儿在认真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很快就选定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并且被顺利录取。回想当年自己帮女儿填报高考志愿的经历,我深有感慨。家有考生,家长平时就要做个有心人,功夫要下在平时。

“最能答疑解惑的是学校开的家长会”

苏女士,应届考生家长

这几天,为了孩子报志愿我们全家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参加了孩子学校的志愿填报会,我还花300块钱买了一个小程序,里面有一些信息可以筛选,我们还去了高招会,好处就是能跟心仪学校的招生老师一对一沟通……各种渠道走下来,志愿有了初步的想法。

我了解到,周围有些家长觉得时间紧、任务重,就找了志愿填报机构。具体我个人的想法,我还是觉得应该选择权在自己手里比较好,孩子高考完也实现了“手机自由”,我们也会听取他个人的意见。总体来说还很顺利。

在我目前能了解到的高考志愿渠道里,我觉得最能答疑解惑的还是学校老师开的家长会,那是由学校负责学生志愿填报的老师过来分享的,这个老师负责了好多年了,他讲得非常好,我们也就把这个事弄明白了。比如说,他讲了一些志愿填报要遵循的原则,一线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还真的是非常关键的。

我目前的打算是把96个平行志愿都报满,把自己能把握的东西完全把握住,剩下的,就是希望孩子能顺利录取,高考这一关顺利通过。  

编辑:周全  美编:李嘉林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