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吧,“碧根果教授”!拍短视频出圈,他想“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种的碧根果”
新黄河  2024年07月08日

新黄河记者:李巧妹  

青丝下藏着白发,皱纹爬上脸庞,今年62岁的彭方仁用一部手机、一个三脚架,将镜头对准自己,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短视频中。尽管年过六旬,依然中气十足。他是南京林业大学一名教授,现如今,“碧根果教授”则成了他更为人所知的称呼。

“碧根果教授”近日火了,彭方仁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国内碧根果种植前景如何?”“哪些地方适宜种植碧根果?”“碧根果种植关键技术是什么”……打开彭方仁的抖音主页,一条条与碧根果相关的视频呈现在大家眼前。他头戴草帽穿梭在果林爬上爬下劳作,修剪碧根果枝条、为果农演示嫁接技巧、指导学生试验等画面,“反差萌”的样子让网友忍俊不禁。

11年前,彭方仁在江苏镇江句容后白镇张庙村包下近16公顷的土地,开始了自己的碧根果事业;今年4月,他转型尝试做短视频,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彭方仁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未来让更多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近日,新黄河记者联系到彭方仁,听这位“碧根果教授”讲述他和碧根果的故事。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抵押房屋建基地,为碧根果深耕11年

彭方仁1981年考入南京林业大学,1988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南京林业大学二级教授,长期从事森林培育与经济林栽培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在彭方仁的抖音短视频中,既可以看到他端坐在授课席为学生授课,也可以看到他在果林中忙碌的身影。“我既要在课堂上课,也要在碧根果基地下地干活,什么都做的。”彭方仁告诉新黄河记者,这是他的日常,也是他热爱的事情。

碧根果,也就是薄壳山核桃,原产地为美国,100多年前被引入中国。然而,一直以来的种植关键技术没有突破,目前我国大部分碧根果依靠国外进口。

彭方仁告诉新黄河记者,2013年,他带领江苏代表团前往美国得克萨斯州和佐治亚州进行考察和学习,参观了美国碧根果的育苗基地、种植园、加工企业等,全面了解了美国的碧根果产业。回国后,他在江苏镇江句容后白镇张庙村开辟了近16公顷的碧根果种植试验基地,通过种子资源收集、良种繁育、容器苗培育、示范果园建设等一体化建设,进行碧根果产业化试验示范与研究推广。

彭方仁坦言,2013年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碧根果基地,由于手头资金紧张,他把自家的房子抵押,拿出200万元进行投资。11年的时间过去了,如今彭方仁在基地的投入资金已经远超2000万元,但更多的是其付出的心血。

团队突破种植关键技术,林下经济也红火

基地建设初期,彭方仁和团队面临着种种困难。没有道路,运输是问题;周围荒芜,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但11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以及基地有了收益之后才慢慢得到改善。

收益的背后正是彭方仁带领团队日积月累地钻研。“原来(碧根果)树种嫁接成活率不高,所以没有品种苗,我们突破了嫁接技术。传统的裸根苗成活率低,缓苗期也长,所以我们现在推广容器苗,这是育苗方式上的一个突破。”彭方仁告诉新黄河记者,容器苗解决了缓苗期长等局限性,这种方式的突破,为碧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保障。如今,彭方仁团队的科研成果除了在江苏推广外,还在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推广,栽种面积超20万亩。

而在基地中,碧根果并不是唯一种植品种,羊肚菌、水果南瓜等,彭方仁也在尝试种植,并取得丰收。“碧根果投产期很长,不像苹果、葡萄、桃子等水果一样两三年就能投产。我们做这样的尝试,也是希望日后农户选择种植,也可以参考。”彭方仁希望通过发展林下经济能给种植碧根果的农户带来更好的收益。“所以我们搞林下经济项目,不仅种羊肚菌,我们现在推广的水果南瓜也很适合。是新品种也是新技术,主要弥补碧根果产业早期效益较低的问题,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致力普及碧根果,“碧根果教授”短视频出圈

“以前也发过抖音,但都当朋友圈发了,不是很会用。我知道短视频传播效果好,影响力大,今年专门去学习了一下,4月份开始尝试做。”今年4月,彭方仁开始运营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并取名“碧根果教授”。他在视频里分享碧根果种植技术、果园里的趣事等,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两个多月的时间,“碧根果教授”的粉丝涨到2.2万,不少网友涌入评论区,纷纷留言。有人主动询问碧根果的种植技术,还有人想要购买他基地里的碧根果。这让彭方仁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拍短视频这件事上,彭方仁更喜欢自己亲力亲为。在果林中安放好手机支架,将手机放上去,他站在镜头前,一句“大家好,我是‘碧根果教授’”,便开始了他的短视频创作。“争取每天发一条吧。”彭方仁计划着,在视频里给果农或种植户解释更多关于碧根果的知识。

对于为何建设这个基地,彭方仁从多方面解释道,首先是为了科研需求,基地也是科技小院,承担了很多科研项目。其次可以培养高校研究生,为他们提供试验舞台,“我很多研究内容都是跟研究生一起来共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服务,通过基地试验,促进碧根果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对产业的认知和实践,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有了收益,我们就继续完善改进基地,包括道路建设、智慧农业系统等。”彭方仁介绍道,如今对基地的升级投入越来越大,希望能为广大农户进行示范,“农业本就辛苦,通过智慧农业系统可以让农民更加便于管理。就像当下许多新农人,有了一定的应用基础,就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效率。”在彭方仁看来,降低传统农业的劳动强度,未来的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应用,他意在通过短视频更通俗地向广大农民粉丝朋友解释这一点,也期盼着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之中。

在彭方仁的视频中,不少年轻身影不时闪现。据他介绍,这正是来自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业的硕博研究生,他们在基地里研究碧根果相关课题已经是多年来的日常。十几年来,从基地走出的博士生有十几位,硕士生也有三十多位,他们在基地专心研究碧根果,不少人毕业离开校园后,也加入碧根果相关产业中去。

彭方仁深知,目前国内的碧根果销售主要以进口为主,要想把国内的优质碧根果推向市场仍然任重道远。还有3年就要从高校退休,彭方仁说他会继续为碧根果事业作出自己的努力,“让中国人吃上自己种植的碧根果”,是他不变的目标和夙愿。

编辑:周全  剪辑:梁明星  校对: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