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未必雪纷飞,这10件小事一定要注意!
新黄河综合  2024年12月06日

12月6日23时17分将迎来大雪节气。“大雪至,仲冬始”。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太阳运行到黄经255度的时候,即为大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表示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它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因“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这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强冷空气往往能够带来雨或雪。“大雪”名称是个比喻,反映的是这个节气期间气候变化,寒流活跃气温下降、降水增多,并不是表示这个节气期间下很大的雪。但是大雪节气之后,天气会越来越冷,下雪的可能性会增大。

大雪节气来临意味着什么?

初候鹖鴠不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这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仲冬的来临。

“小雪封山,大雪封河”,自此,零度以下的气温成为北国的常态,雪多了起来,大了起来,生活的场景每每进入雪花纷飞、雾凇满枝、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即便在温暖如春的岭南,间或映入眼帘的红叶疏枝,尤其是倏忽而至的北风阴雨,也会让人的体感蓦然沉入冬的气息之中。

它的冷是沉郁的,重重地把世界包裹起来,连不畏寒冷、喜欢在冬日里啼鸣的寒号鸟也闭上了嘴,没有力气没有心思再叽叽喳喳了。是谓大雪初候“鹖鴠(hé dàn)不鸣”。

二候·虎始交

到了大雪二候,比起大雪初候已是大不相同。气温下降非常之快,风雪席卷北方,频频到来的寒流使得南方也进入了最难受的阴冷模式。

立秋虎始啸,仲冬虎始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大雪二候“虎始交”:“虎,猛兽。故《本草》曰能避恶魅,今感微阳气,益甚也,故相与而交。”在大雪二候,百兽之王的老虎已经率先感受到了阳气的萌生,开始求偶交配了。在严冬静寂的雪林中,它的叫声恰似无声处的惊雷,激荡出生命原始、粗犷而蓬勃的呼喊。

遵循生命之道,踏着自然的节点,虎感微阳起而“始交”,完成了生命的延续,彰显了生命雄浑的力量。

三候·荔挺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解释“荔挺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xiè)也。”

就是说,一种叫荔的兰草,在仲冬之月万物均被雪覆盖的时候,独独长出了新芽,露出了地面。人们把这种野生的兰草叫作马兰。

比之大雪二候“虎始交”,“荔挺出”所蕴积的强大的生命力量更为震撼人心。虎是强悍的,是富有力量的,是勇者的象征;而马兰草是弱小的,是纤细的,是柔软的。但对于冰天雪地中微弱的阳气萌动,二者同样敏感,同样争先,同样勇敢。

大雪节气有“十忌”

这10件小事,千万要注意

忌整天不开窗

许多人在冬季因怕冷不敢开窗,殊不知这样做反而可能容易诱发疾病。长时间不开窗,会导致室内空气无法保持流通,为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和霉菌等,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此外,一旦室内有人感染,这些病原体还容易在家庭成员间传播。

忌洗澡太频繁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医生建议:普通人没有大量运动时,一般2~3天洗一次澡即可;老人,特别是乏脂性湿疹的老人2~3周洗一次。

此外,冬天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冬季洗澡为了保暖,往往都会关闭房间,洗澡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氧气不足,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建议淋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就算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过20分钟。

忌蒙头睡觉

冬天有些人怕冷,睡觉时总爱把头蒙在被子里,人在被窝里呼吸久了,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久之会出现胸闷、头痛、眩晕、精神不振等情况。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蒙头睡觉易呼吸不畅,还容易诱发猝死等。所以,睡觉时千万不要用被子蒙住头。

忌取暖过度

冬季天寒地冻,很多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容易引起皮肤出现红斑或被烫伤。

过度依赖取暖设施也会造成室内环境不良,比如空调使用过度会令居室空气干燥,影响人体呼吸系统;暖气使用过度容易导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等问题。因此,要合理使用取暖设施,保证舒适又健康的居住环境。

忌乱用加湿器

进入寒冬,随着室内开始供暖,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然而,使用加湿器不当会引起“加湿器肺炎”。

医生提醒:室内空气湿度在30%~50%为宜,湿度过高反而会感到胸闷气短。此外还应注意加湿器卫生,避免因长期湿度过高导致真菌类繁殖而引发过敏性肺炎。

忌情绪起伏大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冬天早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在寒冷时会收缩,甚至痉挛。如果此时情绪激动,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所以尤其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忌中午不休息

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这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还能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如果没有时间和条件午休,也可以坐在椅子上做一做头部、面部及肩部的按摩,还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冥想休息一会儿,对养心、养神都大有好处。

忌过早锻炼

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最好不要很早就出来运动。这是因为冬季的早晨天气比较寒冷,很容易使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增高,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不建议太早进行晨练,冬天外出锻炼时间以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为宜,雾霾天、雨雪天适宜居家活动。

忌憋在家不出汗

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出汗现象“难得一见”,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季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

忌剧烈运动

冬季需要保持运动,但不宜运动过量。由于冬季气温低,人体消耗能量会增多,此时若剧烈运动会增加心脏负担。

此外,“汗流浃背”容易导致阳气外泄,因为冬令季节是“收藏”的季节,收藏人的阳气,大汗以后阳气外泄,很容易寒邪入体,引发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建议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练八段锦、骑自行车等温和的运动方式。

大雪养生牢记3个字

“藏”“暖”“补”

冬季是“收藏”的季节,要注意养精蓄锐,为春天积攒能量。大雪节气宜3藏↓

藏身体: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消耗过多阳气,同时做到早睡晚起,最好10点左右入睡,一方面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的潜藏,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子时进入深度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藏精神:放松精神,保持心情舒畅,不焦虑。

藏气血:大雪节气后,天气逐渐寒冷,会使气血流通不畅。此时如果过度劳作,就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

大雪节气后,天气逐渐寒冷,要更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这三个部位↓

暖头: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全身的阳气都聚在头上,因此头部保暖特别重要。头受凉了,轻则可能感冒头疼,重则诱发脑血管疾病。

暖足:脚是整个血液循环最末梢的地方,本来血液供应就偏少,寒冬季节,全身气血流通都不畅,更容易导致足部受寒。应该及时穿上秋裤、毛裤、羽绒裤等,袜子和鞋也尽可能厚实。

暖肺:肺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冬季寒冷干燥对肺是一大威胁。可以用黄芪、当归、党参、阿胶各10克,煮水或煮粥,隔天喝一次,有助于暖肺;如果您属于偏热的体质,比如经常出现咽痛、大便干燥、眼睛干涩等情况,可以将黄芪减量到5克。

大雪时节要补充一些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没有“三高”的人群可以补一些肉类,比如牛肉、羊肉等温热的食品,或者火锅,来抵御寒冷。但要注意此时进补不宜过度,谨防内生积热,反而招致病邪。

推荐可以间断地喝一点姜枣汤,用生姜和大枣一起煮沸喝,一来可以养胃,二来可以让身体热起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帮助抵御寒冷。

此外,冬季寒冷,胃肠易不适、腹部冷痛,医生推荐“小茴香茶”,小茴香3~5克 、红茶5克、冰糖适量,煮水代茶饮,不仅有助于温暖胃肠,还能缓解腹痛和消化不良,改善胃气虚弱。

来源:央视一套、新京报

美编:沈悦  编辑: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