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5月6日,山东墨龙(00568.HK)在港股市场收盘暴涨188.51%,报5.02港元,盘中更是一度触及近一年高点5.25港元,其A股(002490.SZ)也强势封上涨停板。表面看,这是市场对该公司成功“摘帽”并被纳入港股通标的的直接、热烈回应。但拨开这层技术性利好的迷雾,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弱、产能利用率低、营运资金紧张等问题尚未完全根除。
技术性利好引爆市场情绪
引爆此次股价异动的导火索是两大技术性进展。
A股成功“摘帽”,自2025年5月6日起,公司A股简称由“ST墨龙”变更为“山东墨龙”,撤销了其他风险警示。这得益于其2024年度财报获得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且审计机构确认了上一年度报告中“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已消除。这被市场解读为公司摆脱困境、经营重回正轨的重要信号。
紧随“摘帽”,深交所公告,将山东墨龙调入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即日生效。这意味着,南下资金可以通过港股通渠道直接投资山东墨龙的H股,极大地拓宽了其投资者基础和潜在资金来源。
这两大事件叠加,瞬间点燃了市场热情,尤其是在流动性相对更好的港股市场,资金蜂拥而入,单日主力净流入高达8180万港元,推动股价上演了罕见的飙升奇迹。据投资者测算,墨龙股份三个交易日内最大涨幅甚至达到了惊人的315%。
狂热背后的“冷”思考:基本面挑战犹存
在一片欢腾之中,投资者也在冷静审视驱动股价的深层动力。山东墨龙的基本面是否真正支撑得起如此剧烈的价值重估?
盈利质量的隐忧近年来一直存在。尽管2024年山东墨龙归母净亏损大幅收窄92.29%至约4400万元,但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剥离亏损子公司产生的约2.6亿元投资收益,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依然亏损高达3.11亿元,显示主营业务的造血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其扣非净利润已连续六年亏损。2025年一季度虽然营收同比增长50.51%,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骤降97.50%,盈利能力波动巨大。
核心产品毛利率低迷。墨龙股份核心业务——管类产品占营收超90%的毛利率仅为5.06%,同比还有所下滑。该公司在年报问询函回复中也坦承,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滑,同时产能利用率不足50%,是毛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山东墨龙在主战场上的盈利空间有限。
经营现金流与营收增长背离。2024年,在营收微增的情况下,山东墨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同比大幅下降67.50%。该公司解释为原材料采购增加、备货库存增加及结算方式变化导致支付现金增幅远大于销售收款增幅。这反映出公司营运资金管理面临压力,盈利增长并未有效转化为健康的现金流。
此外,山东墨龙还存在高负债与偿债压力。尽管资产负债率已从88.41%降至79.68%,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4年年末,一年内需偿付的有息负债约14.48亿元人民币。虽然目前无逾期债务,且获得银行“不抽贷”承诺及股东3亿元财务资助,但庞大的债务规模仍是悬在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改革与自救同时进行
当然,市场也并非完全非理性。山东墨龙股价的暴涨,也隐含着对其在寿光市国资委主导下积极自救、改革图存的预期。
山东墨龙在2024年果断剥离了三家亏损子公司,甩掉了包袱,优化了资产结构,这是改善持续经营能力的关键一步。该公司强调加强内部管理,降本增效,2024年三项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均有明显下降。
同时,山东墨龙表示将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并积极拓展毛利率更高的海外市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超30%。
作为地方国企,未来,国资背景是否能带来更多业务资源或潜在的重组机会,也成为市场想象的空间。
本次山东墨龙股价的惊天异动,更像是一场由“摘帽”和“入通”这两个强烈的技术性信号点燃的预期驱动行情。市场似乎在抢跑,押注该公司在国资支持下能够彻底摆脱困境,实现基本面的根本性反转。
山东墨龙的复苏之路并非坦途。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弱、产能利用率低、营运资金紧张等问题尚未完全根除,股价的短期暴涨已远远脱离其当前的内在价值,透支了相当一部分未来的乐观预期。
未来,山东墨龙能否将市场的狂热转化为持续的经营改善?其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开拓海外市场、优化内部管理的战略能否真正落地并产生实效?这才是决定其股价能否长期维持高位、实现真正价值回归的关键。
编辑:孙菲菲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