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姑娘扎根黄河三角洲11年,守护374种鸟类,保护生物多样性
新黄河  7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李焜染  

初夏的黄河三角洲,海风肆虐,吹得脸有些疼;阳光打在水面上,远看有些晃眼。

顾不上整理凌乱的头发,赵亚杰选好位置,架起单筒望远镜,观察起湿地里的鸟儿。“一只,两只,三只……”她嘴里念叨着:“这是黑嘴鸥,那是东方白鹳……”

“全国三八红旗手”“齐鲁最美职工”“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青年科学奖、“最美东营人”……一个个沉甸甸的荣誉体现着赵亚杰的付出与拼搏,她和其他年轻人一样,留在这里守护着南来北往的鸟儿。观测、保护、调查、研究……泥质滩涂上、两米多高的芦苇丛里,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留在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里的女博士

“刚来的时候,自己像只活泼的小鸟,看到这里的风景,感觉这儿就好像一个百宝箱,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回想过往,赵亚杰笑着说,每天天不亮就跑进保护区看各种鸟。迎着朝阳,苏醒的鸟儿扑棱开翅膀,脚一蹬地,冲向蓝天。

赵亚杰的老家在辽宁葫芦岛。葫芦岛靠海,但她家不临海。在沈阳读完博士,她来到黄河三角洲,看到了海,也看到了乌压压的鸟群。

“广阔的三角洲,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一群群的鸟儿飞过天空,这种壮观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赵亚杰激动地说,她当时就爱上了这个地方,并最终决定在这个地方留下来。如今,她已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的高级工程师。

“我们做生物多样性监测目前就是候鸟的监测,比如保护区里监测到鸟类的种类、数量,它们分布在哪些区域等等。东方白鹳、黑嘴鸥这些关键物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它们的种群数量、繁殖的状态会实时监测。同时每个月都会去保护区看保护区整个范围内的种类数量,它们的分布情况是什么样的。”谈到日常的工作,赵亚杰说。多年来,她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监测、智慧化保护管理工作,连续动态监测关键物种变化,用科研数据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蹚沼泽、登繁殖岛

日复一日做好鸟类监测

刚刚过去的春季,每个月,赵亚杰都会打卡泥泞滩涂。这是一项不太容易的工作:穿着齐胸高、不透风的连体橡胶裤,背着十几斤重的望远镜、三脚架、照相机等设备,蹚潮沟、走样线。

春天的黄河三角洲,大风日晒,让赵亚杰只能眯着眼睛观察,不过这也没有阻碍她奋力守护80多种18万只北迁水鸟栖息的核心区域的决心。

不少鸟群,她不止一次观测到过,可每次看到,还是会像第一次发现时那样兴奋。春去春来,候鸟有去有回,赵亚杰觉得就像送走了一群老朋友,又来了一群老朋友。

刚来这儿工作时,赵亚杰远没有如今的从容。“自然保护区里有几十个鸟类繁殖岛,我们要上岛实地监测,调查繁殖数据。”赵亚杰说,在保护区里,相似的鸟儿太多太多,对新手而言,要准确地辨认出它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为了和鸟儿们尽快“熟悉”起来,刚入职时她曾连续好几个月吃住在基层管理站。

夏天来了,赵亚杰蹚沼泽、登繁殖岛,开展黑嘴鸥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的监测和环志工作。她逐个观测记录黑嘴鸥繁殖情况,徒步踏查湿地280万平方米,为黑嘴鸥佩戴卫星跟踪器、彩环、金属环。通过互联网+全球定位系统,赵亚杰实时掌握着野生鸟类的繁殖和迁徙动态。

扎根黄河三角洲11年

守护鸟类栖息核心区

2016年,东营市成功申报中国黑嘴鸥之乡;2024年,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山东省自然资产空白。

“我们保护区从1992年批复设立到现在,包括地面的人工监测以及智慧化的手段监测,都积攒了大量的数据资源。我们现在还缺乏的一个能力就是多元异构的这些数据,应该怎么更好地发挥保护管理工作,怎么去分析,怎么用大模型去把这些数据都串联起来。这是我们遇到的难点。”赵亚杰说,像空中的无人机监测,保护区有大型的复合翼无人机3台,“它可以一键起飞,可以去保护区内自动巡航,看环境的变化。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的矛盾调处区域的资源动态,或者是在保护区内出现一些火灾、烟雾等这种报警的情况,也会利用无人机调度它去抓拍现场的情况。这也是一种监测手段,就是空域的无人机监测。”

为了更好地守护黄河口湿地,赵亚杰带领生态监测中心团队不断突破监测、保护难题,搭建35处5G基站,实现了5G网络连续覆盖,为黄河口国家公园的信息化建设奠定网络基础。在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监管提升方面,整合保护区内的视频监控系统,融合3处150路视频信号,实现全区监控画面的实时轮巡播放,方便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区内资源、人为活动等情况,提高管理效率。

一年又一年,赵亚杰扎根在黄河三角洲已经有11个年头,她和其他同事一起守护374种鸟类栖息的核心区域,为推动黄河三角洲成为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和丹顶鹤越冬最北界,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作出贡献。

“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青春奉献于生态保护事业之中,我牢记守好湿地的使命,呵护湿地候鸟,我愿做大河之洲的守护者,在这里贡献青春和所学。”赵亚杰说。

剪辑:王瑶华  编辑:曹梦佳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