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掘宝、数实深融……经济大省求索“未来空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①
新黄河  5小时前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黄河记者:黄敏  

3月22日,胜利油田发现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油田,填补我国陆相页岩油领域规模增储空白。

4月3日,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二期项目投产,填补国内空白。

5月16日,中集来福士PCTC系列8#船JISU FORTUNE交付离港,该系列船舶实现多项核心技术创新突破。

……

在一个个步履坚实的脚印中,山东不断突破未来想象空间,向新求变之路越走越宽。

向地心挺进,再造一座“胜利油田”

当传统产业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发展速度是看得见的。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黄河钻井70178队党支部书记、平台经理兰恭涛犹记得,2022年,一口5794米的页岩油井,他们打了一百多天。而2024年他们承钻的丰页1-2-512HF井,5892米的井深,钻井周期仅17.71天,刷新济阳页岩油水平井钻井周期最快纪录。

在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技术人员进行二氧化碳气驱实验。

这背后,科技创新功不可没。

振奋人心的是,3月22日,我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油田,在地处山东高青县境内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问世,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1135.99万吨。

这是胜利油田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成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15万次室内实验,他们提出了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富集理论,突破了传统上关于页岩油成熟度高于0.9%才富集可动用的普遍认识。在该理论支撑下,济阳页岩油资源量经重新评价后增加了两倍。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胜利油田共实施攻关各类科研项目1824项,支撑了油田持续稳产234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钻井施工现场

得益于持续攻关、创新突破,胜利油田不断唤醒“沉睡的宝藏”,页岩油估算资源量达105亿吨,相当于再造了一座“胜利油田”。面对“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嘱托,胜利油田用创新发掘出更多增量。

创新无止境。近期,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化学驱油剂研发首席专家姜祖明仍埋头忙于研发工作。“我们力争到2035年把化学驱应用的边界提高到120℃,继续保持在国内乃至全世界的领跑地位,以实际行动响应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端牢能源饭碗贡献更大力量。”

向大洋求索,国之重器上新

海洋是山东宝贵的战略资源,也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海洋大有可为。一批国之重器不断“上新”,科学研究持续深入,助力山东“向海图强”。

中集来福士PCTC系列8#船JISU FORTUNE交付

5月16日上午9点,中集来福士为国际主流航运公司Zodiac Maritime建造的第8艘7000车位汽车运输船“JISU FORTUNE”号顺利交付离港。作为新一代环保型船舶,该系列船舶总长199.9米,型宽38米,实现多项技术创新和重大突破,配备绿色清洁的液化天然气(LNG)动力系统,能显著减少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经过7年发展,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中集来福士有了更多回响。

中集来福士打造的“蓝鲸1号”

从全球最新一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到亚洲最大的滚装运输船;从全球最大深水养殖工船,到国内首座海洋牧场平台“耕海1号”营业,中集来福士打造的大国重器不断上新,展现了山东海工装备产业的硬核实力,全球高端海工装备基地正在此崛起。

中集来福士打造的深水养殖工船

“中集来福士从钻井平台起家,钻井平台在国内和国外处于领先水平,整个份额在全球市场位居第一。”中集来福士战略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所设计和生产的“蓝鲸”系列钻井平台,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第七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先后两次完成可燃冰试采,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海洋所蕴藏的宝贵财富,正不断被发掘。我国第一个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前身),“透明海洋”“海底发现”“蓝色生命”等重大科学任务持续推进,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以创新为翼,冲刺世界之巅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所激发的磅礴新质生产力,正在齐鲁大地跃动,孕育未来发展新优势。

4月3日,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二期项目投产,填补国内空白。该项目以石脑油和乙烷作为原料,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

“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万华化学自主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其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和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市场份额已做到全球第一,拥有14项全球首创技术,47项打破“卡脖子”技术,6200多项发明专利。

万华化学烟台产业园夜景

如今,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正加快建设。万华化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表示,万华将电池材料作为再造一个新万华的千亿新业务进行精心培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大模型热潮涌动,人工智能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山东在该领域前瞻布局,成效斐然。

浪潮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在人工智能领域跑出加速度。仅2024年,浪潮集团新增有效发明专利4741项;新突破关键技术540余项,多款产品填补行业空白。

浪潮集团

“浪潮突破新型高性能大数据存算分离技术,实现数据存算资源分钟级弹性缩扩容、计算存储成本下降20%,获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基准测试(TPC)计算性能和性价比两项指标世界第一。”浪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浪潮大力布局大模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面向制造、水利、农业等各行业发布了浪潮海若大模型、浪潮知业大模型等24个行业大模型,助力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如今的山东,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速构建。传统产业动能转换不断提速,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已达38.65%,两化融合水平达67.6、居全国第二。新兴产业加快壮大,42个省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建设,总规模达3.5万亿元。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3.32%,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49%。济南、青岛、烟台三大未来产业先导区正加快建设。

牢记嘱托奋勇争先,齐鲁大地“新”意盎然,生动书写“走在前、挑大梁”的时代答卷。

编辑:郑楚翘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