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评论员:李明
又到一年毕业季,初夏的大学校园,芳草萋萋,别意已显。
而在今晚举行的 “毕业 当燃在济南”2025届济南市大学生毕业典礼现场,则是另一番景象:挥舞的荧光棒,歌舞的少年,欢快的人群,诚挚的欢笑,让离别成了另一种相聚——这是济南第五次以城之名为大学生举办毕业典礼,济南频频以城之名,将聚光灯对准这一代年轻人,其中深意不只是“人才吸引”这么简单的城市叙事。
细读这场毕业典礼的“官方文案”,我们不难读懂济南的此中深意,举办这场典礼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人才强省会战略,抢抓高校毕业生这个战略性、储备性人才资源,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集聚更多青春动能和智力支持。”
“青春动能”“智力支持”,若将这两个词汇放在人工智能大火的产业语境中,其意不言自明。
年初,随着DeepSeek的火爆出圈,人们在惊叹新技术的摧枯拉朽之余,还掀起了“为何是杭州”的思考。这样的反思其实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时,各地应该秉持怎样的人才观,并最终为城市发展赋能的问题。
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新工种,一个个新字叠加而来的背后,是时代在呼唤新人,呼唤对技术变革更敏感、更可塑的年轻一代人。
这样的冷思考无疑对各地如何引才留才带来了全新的思维路径。想在繁茂的花树上摘下几朵繁花并不是难事,难的是“他树之花”,能否在自家的枝条上继续向阳而开。
济南深谙此中道理。近年来,济南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来济留济就业创业工作,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近三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6.8万人。通过智联招聘发布的有关数据看,济南位列最具人才吸引力100强城市的第11位,北方城市第二位。
济南的人才流量密码,在哪儿?
“济南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不是简单地吸纳,而是双向的奔赴和深度的共鸣,也是济南这座城市与大学生的彼此成就。”毕业典礼上,从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的致辞中不难发现答案。
如何彼此成就?清朗的学术环境,适配的产业体系,温馨的人文氛围,将青年人才精准嵌入到城市发展的肌理之中,这样水滴石穿的生态搭建或许不如单刀直入的短期刺激来得痛快,但对济南来说,心怀敬畏来倾听一代人的爱与愁,让他们在亲手触摸到的“济南”中完成自我定位和价值追求,这是大学书本里没有的人生淬炼,确是城市引才留才的长期主义。
正因此,济南持续加码人才政策,动态优化推出人才政策“双30条”,覆盖人才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医疗教育、交通出行等全方位需求。例如,新就业的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可分别享受最长3年的生活或租房补贴,在企业工作的硕博士还可以享受10万-15万的一次性购房补贴,另外,来济求职者经申请可以享受免费住宿,青年人才可获公交地铁免费乘坐等福利。同时,济南对青年人才诚意满满,通过定期举办“情定泉城、缘来是你”青年人才交友会、集体婚礼等活动,提高人才归属感,让更多青年在济南安居乐业。
这些举措背后,是济南把引才留才、用心用情的环节不断前置、延伸,毕竟对青年才俊来说,大学只是求学路的最后一站,一个优渥的就业环境才是“人生大学”的新开始。
当“双30条”为年轻人频频释放善意,当超然楼的灯光为青春点亮,当市委书记一次次在毕业典礼上对年轻人礼遇有加,“当燃在济南”的分量,已经不言自明。
剪辑:韩璐莹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