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薛冬
一场公开意见的征集竟成为全民的“流量狂欢”,相信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发起部门也始料未及。
这场军训服创意设计大赛本意是让学生们投票,为即将入学的新生票选出学生们心中最好的军训服,但却意外在社交平台发酵,未设定投票门槛的全民参与进而“成全”了网友们的“恶搞”行为。
很多人自发表示要“给学校一点土味震撼”,最终如网友所愿,将最个性显眼的第6组送上榜首。
这样的结果或许与学校本身“最大限度尊重学生意愿”的初心相违背,网络上大量关于“学校是否会真的采用第6组军训服”的讨论也让学校陷入尴尬境地。对于此事,学校选择了不予回应,那么如何在高关注度的当下给此事画上一个圆满的结果,或许“做”比“说”更实际。
此事之所以能引发百万网友关注,相信更多的是因为此事触发了网友们对校园服饰的共情。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可能无法为穿什么校服、军训服而有所选择,而山东轻工职业学院的这一公开投票,恰是从本心出发,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尽管最后被发酵成“网络狂欢”,但其真情实意、尊重学生的本心,在这里体现了出来。
然而任何事情经过流量的洗礼都有可能失去本身的色彩,高关注下很多细微的瑕疵也会被逐个放大,此事也难免会被冠以过度娱乐化的“帽子”。教育专家熊丙奇表示,学校本身开展这样的评选活动没有问题,从投票引发的网络关注和参与度来说,对学校可能是一件好事,但从投票行为的具体设置上,应该再理顺规范。如果让新生投票选择合适的服装,他建议投票对象应严格限定是新生,而不是让高年级学生选,更不是让网友来选,或许更能保障学生的基本权益。
面对各种声音,校方也没有一味地回避,而是开放了该条投票推文所在的留言区,各种声音都得到了体现。网友们的“哈哈”一笑,也验证了这是一场良性的互动,希望校方能顶住压力,拿出一套能让网友看着心服、学生穿着舒服的“圆满”方案。
一场意愿的公开征集,何以成为超300万网友参与的“投票狂欢”?
编辑:陈彤彤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