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薛冬
5月28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关于进一步推动专利产业化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于智勇在回答新黄河记者提问时表示,高校专利转化区域定向许可作为推动我省专利产业化的一项创新举措,自去年10月启动以来,在拓展专利转化路径,促进专利精准对接和落地转化,助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具体做法可总结为“三个定向”——
一是瞄准地方产业,专利定向推送。指导省内高校围绕区域重点产业,筛选适宜当地实施的专利在区域内发布,通过“先免费试用、再达成许可协议”的方式实现专利转化运用。例如,齐鲁工业大学聚焦生物医药、功能食品等领域,烟台大学梳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产业高价值专利,向有关产业链企业精准推送,410余项专利达成许可协议,惠及企业近300家。在推动校企对接基础上,指导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对全省高校、科研院所8万余件存量专利按照产业进行分类,形成专利转化资源库,在高校自身专利资源不能有效满足区域产业需求时,从专利转化资源库中补充推送,有力保障了专利区域定向许可的覆盖度和惠及面。
二是围绕企业需求,人才定向服务。为保障专利成果在企业顺利实施,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人才团队与企业加强协作,让产业、专利、人才快速“相识相试”。山东农业大学通过“科技特派员”“企业副总”等形式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实施专利成果定向许可。烟台市鼓励优质服务机构针对专利许可提供公益性服务,打破传统校企合作中信息不对称的壁垒,确保定向许可专利在企业“落得下、用得好”。
三是立足转化实施,成果定向应用。整合政府、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资源,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挥专业运营机构优势,促成齐鲁工业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临沂郯城县合创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瓦楞纸相关专利转移到企业,启动高强度抗衰减瓦楞纸生产技术研发项目,企业产品经工艺优化后预计年产值超7亿元。烟台大学将46件机器人控制系统、计算机图像采集领域的专利许可至福山区6家企业,帮助企业节省了近100万元的研发费用。
“目前,全省已有30多所高校、70余个区县参与专利区域定向许可,1700余项高校存量专利在各地产业中实现转化运用。”于智勇说,下一步,将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探索面向各市重点产业链的定向许可模式,进一步提高专利匹配的精准度和专利产业化的效率,更好推动山东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俞丹 校对:杨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