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少赚近1.6亿元,“三桶油”上半年业绩为何集体失速?|大鱼财经
新黄河  11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苏冉  

8月27日,“三桶油”半年报全部出炉,整体业绩同步下滑引发业界热议。财报显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上半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840.1亿元、214.8亿元、695.3亿元,同比下跌5.4%、39.8%、13%,三家总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90.5亿元,相当于每天少赚约1.6亿元。其中,中国石油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的罕见局面。

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下行,“三桶油”外销油品量价齐跌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实现营收14500.99亿元,同比下降6.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9.93亿元,同比下降5.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41.16亿元,同比下降8.4%。同期,中国石化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14090.52亿元,同比下降10.6%;归母净利润达为214.83亿元,同比降低39.8%;基本每股收益为0.177元/股,同比下降40.2%。此外,中国海油上半年营业收入实现2076.08亿元,同比下降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5.33亿元,同比下降13%。

对此,中国石油表示,2025年上半年,受全球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均价同比下行,布伦特原油现货平均价格为71.87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84.06美元/桶下跌14.5%。彭博社分析也指出,此次利润下滑主要受油价下跌及国内石油需求趋缓冲击。

受此影响,上半年,中国石油八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中,一半产品销量同比下滑,聚丙烯、汽油、柴油等产品下滑尤其明显。此外,六大主要对外销售产品平均售价下跌,其中,原油、柴油平均售价分别同比下滑12.3%、9.4%至3690元/吨、6213元/吨。

对于经营收益下降,中国石化称,主要归因于原油和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导致库存减利,境内汽柴油销量和价差下行,以及航煤、芳烃等产品毛利下降。中国海油则表示,公司持续增储上产,推进提质降本增效,部分抵御了国际油价下降的不利影响。

在原油加工方面,中国石油上半年原油加工量达6.94亿吨,同比增长0.1%稳中有增。中国石化上半年原油加工量为1.2亿吨,同比下降5.3%。

油气开采和炼化板块“三下降”,三家积极布局拓展非油业务

面对产业下行压力,今年8月中旬举办的2025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直言,当前板块分化加剧,除化工板块外,油气开采和炼油板块出现营收、利润、进出口额的“三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石化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7.77万亿元,同比下降2.6%。

另外,进出口延续“量增价减”态势。数据显示,上半年,油品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和贸易逆差均出现同比下降,仅出口额微增0.4%。这主要是世界市场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低位所致。

傅向升特别指出,今年成品油总量及汽煤柴的产量、消费量首次同步下降,说明受新能源汽车对汽油市场的影响和液化天然气重卡对柴油替代的影响,在“十三五”末柴油消费达峰的情况下,汽油消费的峰值已于“十四五”中期提前到来。此外,上半年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6%的情况下,成品油的产量同比下降5.4%,成品油产出率55.3%,低于去年上半年的59.7%,证明近年来石化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减油增化”效果正在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新能源对传统市场的挤压,从本次披露的半年报看,“三桶油”都在加快非油业务发展步伐。

以中国石化为例,财报显示,上半年非油业务利润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便利店商品及服务利润29.3亿元,同比增加3.5亿元,充电业务服务费为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展望下半年,中国石油预计,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宽松,国际油价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国内成品油市场持续面临替代能源竞争,天然气市场需求恢复较快增长态势。

中国石化则表示,公司“既面临较大转型压力,又拥有宝贵发展机遇”。公司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转型升级,推动现有业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战新产业发展,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打造‘第二曲线’”。

undefined

编辑:郑楚翘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