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二姐:从田埂走向直播间的“生活记录者”,用热爱点亮家乡丰收路​
新黄河  3小时前

新黄河记者:李巧妹  

“五十多岁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因为分享生活,而被这么多人看到,就好像一个井底之蛙一下子跳到了井口,看到了井外世界了。”沂蒙二姐感叹道。

她那晒得黝黑的皮肤,在灯光下闪得发亮,嘴角扬起标志性微笑,感染着屏幕前的165万粉丝和全国网友,彼时,她正跟大家分享自己“走红”的来时路。

沂蒙二姐,原名吕玉霞,是一名来自山东临沂的中年农民,凭着在抖音记录对文字诗歌的向往,对生活和土地的热爱,从田间地头走出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更通过直播电商把家乡的农产品送出沂蒙山。她是网友眼中的“田埂诗人”,也是自己口中的“生活记录者”。丰收将近,沂蒙二姐说:“我欲提笔写下丰收的景象,句句都是来自大地的回响……指尖划过的热闹,织成诗行。把丰收的喜悦,唱给远方。”​

从“偷偷分享”到“田埂诗人”:文字是苦闷日子里的光​

春天掰香椿,夏天挖土豆,秋天摘蜜桃……五十多年来,沂蒙二姐的世界曾小得只有田埂间的四季轮换。“网络分享太洋气,和我的农民身份不搭”,最初在孩子的鼓励下尝试发抖音时,沂蒙二姐总是偷偷摸摸,生怕听到别人说“一个农家妇人,懂什么”。那时的她,还习惯用美文风格记录生活,却总觉得隔着一层距离。

直到她放下顾虑,用最质朴的文字写下眼中景、身边物。“看到土豆写土豆,看到地瓜写地瓜。”伴随着评论区里涌来的温暖留言,沂蒙二姐终于自洽,她说要用自己的顺口溜,用自己的方式去做最真实的表达。

其实,沂蒙二姐对文字的热爱,早已在她年少时扎下了根。15岁辍学,她进到一家纺织厂工作,边种田边打工的日子里,潮湿闷热的车间里,她用粉笔和工友对句子,把小对联写在机器上。那些简单的文字,是她苦闷生活里唯一的光。如今,她在抖音短视频里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在粉丝的鼓励中,感受善意,逐渐走出自卑,这里是她最广阔的精神舞台。

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田埂诗人”,但她更愿意把自己定义为“生活的记录者”。“我的灵感哪来?土里刨的,树上结的”,她笑着说。家乡的春种秋收、老乡们的家长里短,都是她创作的素材。而网友们的评论,更成了她的“课堂”,有人送她书,有人给她寄字画,更多人用鼓励与信任,陪她一步步成长。​

从“怕差评”到“新农活”:为家乡蜜桃搭建“互联网桥梁”​

“这么好的农产品,为什么不推荐给更多人?”在网友的建议下,沂蒙二姐又开启了新的挑战——直播卖货。刚开始,她比第一次发抖音还紧张:人一多就心跳加速,没有才艺可展示,只能坐在田埂上和大家唠家常。但正是这份“接地气”,让她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

然而,直播卖货远没有唠家常容易,生鲜产品的品控是最大的难题。“运输过程中保不齐就坏一两个,差评一来,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但沂蒙二姐从没想过放弃。因为她知道,家乡蒙阴的蜜桃,是70%老乡的生计来源,“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是整个家乡的希望”。​

今年6月的一场田间直播,让她彻底解开了心结。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乡亲开着三轮车下山,她以为老人会问“赚了多少钱”,没想到老人只是握着她的手说:“好好卖,让全国人都知道咱们蒙阴的桃子好吃。”那一刻,她突然明白,自己做的不仅是卖货,更是在为家乡“代言”——除了种田,她还能把家乡的价值带给更多人。​

今年的蜜桃季,沂蒙二姐前后做了30场直播,其中彩虹蟠桃成了“爆款”。更让她骄傲的是,她帮老乡们搭建了“互联网小卖店”,让村民们不用出门,就能把新鲜的蒙阴蜜桃卖到全国各地。从担心“摔回井底”到把直播当成“新农活”,她用行动证明:农民也能玩转互联网,田埂间也能走出新路子。​

知天命仍有“大学梦”:人生没有“井底宿命”,只有“不愿停步”​

“你一个井底之蛙,就该待在井底,摔回来更疼”,面对这样的质疑,沂蒙二姐从不辩解,只是坦然地说:“我都50多岁了,还在乎井口还是井底吗?我是井底之蛙,这是我的宿命,但不是我的错。”在她看来,人生没有固定的“剧本”,只要愿意向前走,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如今,165万粉丝的关注,对她而言只是“意外之喜”,真正让她开心的是,知天命之年的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而她的梦想,还远不止于此:“我想有机会去上一次大学,读中国文学,学一学外语”。她总说自己没有文凭、不是专业诗人,写不出传统意义上的“好诗”,但她始终相信:“每个人的生活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

“我欲提笔写下丰收的景象,句句都是来自大地的回响。谷场皱波浪,漫过田埂山岗。苹果缀霜,把秋光装满腔。镜头里,暖意流淌。直播间里,唠句家常。评论区里的祝福堆成丰收的仓。齐鲁大地,托起金色的希望。指尖划过的热闹,织成诗行。把丰收的喜悦,唱给远方。”从田埂间的农民,到直播间里的“新农人”,沂蒙二姐用文字表达着对土地的热爱、对丰收的喜悦,和她对未来的期待。

编辑:孙菲菲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