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杜林
9月17日,AI概念引爆港股科技板块。百度集团-SW(9888.HK)大涨15.46%,阿里巴巴-W(9988.HK)涨5.28%,股价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腾讯控股(0700.HK)涨2.56%,市值再度站上6万亿港元。
这场由科技三巨头(BAT)引领的市值狂欢,背后是投资者对其财报季AI战略的认可,也预示着新一轮行业洗牌正在加速。回顾2025年中期业绩,可以看到三家公司在“All in AI”旗帜下的路径选择、资本投入和商业化探索已经出现明显分化,这场竞赛关乎未来十年的话语权。
近千亿级AI投入:BAT的三种下注方式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仅2025年上半年,BAT三家公司在AI领域的投入总额就高达约817.3亿元。三家公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资本配置策略,形成三条赛道。
阿里巴巴选择重押基础设施。第二季度“AI+云”资本开支达到386亿元,同比增长220%,CEO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表示,未来三年将投资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基础设施,这一数字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
在硬件层面,阿里持续推进自研AI芯片,以降低对外依赖并提升性能。 9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曝光了阿里平头哥研发的PPU芯片。这款面向AI的芯片在显存、带宽等主要参数上超越英伟达A800.与H20相当:96GB HBM2e显存、700GB/s带宽、PCIe 5.0×16接口,功耗仍保持400W。
与此同时,阿里也通过软件生态和开源策略扩大影响力: 通过开源通义千问大模型吸引29万家企业和开发者接入阿里云,推动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创三年新高。魔搭社区托管超过7万个开源模型、用户数达1600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AI开源社区平台。
腾讯则聚焦生态融合与提效。二季度运营资本支出179亿元,同比增长149%,主要用于GPU和服务器投资。在经历了前期的大手笔采购后,腾讯总裁刘炽平在电话会上强调要“更聪明地花钱”,公司已拥有足够芯片满足训练需求,将更注重通过软件升级提升推理效率,而非无序扩张硬件。
在9月16日的2025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发布智能体战略,开放AI能力和场景,并宣布已全面适配主流国产芯片。混元大模型已接入700多个内部场景,覆盖微信、QQ、腾讯文档等产品;HunYuan 3D模型登上Hugging Face榜首;AI助手“元宝”整合微信、QQ,日活在2—3月增长20倍。自8月18日以来,腾讯已连续22日回购股票,合计回购1984.90万股,累计金额121.13亿港元,向市场传递信心。
百度专注核心应用,也因此承受更大的转型压力。财报显示,其传统广告收入同比下滑15%,而高昂的AI投入导致自由现金流为负47亿元。尽管如此,其AI新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4%。
9月15日,百度与招商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科创产业、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推动AI与实体经济融合。搜索业务中AI生成内容占比从35%迅猛提升至64%,首屏富媒体化率达60%。萝卜快跑累计订单超1400万次,覆盖16城,并与Uber、Lyft达成合作,计划在海外部署数千辆无人车。百度旗下昆仑芯在中国移动AI计算设备采购中中标份额最高,订单规模达数十亿级。
三条AI发展路径:聚焦、开源、渗透
三家公司对AI的终局判断不同,战略定位各具特色。
百度走的是“背水一战”式聚焦战略,将AI能力集中投向搜索和自动驾驶两大业务。CEO李彦宏称百度是“全球用AI改变搜索最激进的公司”,也是“唯一用AI答案完全取代传统链接的公司”。通过AI重构搜索体验,百度希望扩大广告库存,将商业模式从CPC(按点击付费)升级到CPS(按成交付费)。6 月份百度搜索月活用户达7.35亿,同比增长5%。
自动驾驶是百度AI的另一张王牌。萝卜快跑在国内16个城市落地运营,通过与国际出行巨头合作,将中国技术输出海外,带动芯片、高精地图、边缘计算等产业链。
阿里则试图通过“开源拓生态”构建基础设施护城河。开源策略已吸引全球开发者基于通义千问等模型开发超10万种应用,涵盖医疗、教育、制造等领域,形成“技术开源—场景迭代—生态培育”的闭环。阿里的AI能力还辐射到电商、物流和企业服务:菜鸟智能物流配合AI优化路径;AI搜索提升电商转化;通义灵码成为企业编码助手。
腾讯选择“润物无声”式渗透,将AI嵌入微信、QQ、广告、游戏等高频场景,发挥生态放大效应。在广告业务中,AI优化推荐算法让点击率从0.1%提升到3%,推动Q2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0%;在游戏中,AI被用于反作弊、NPC生成、玩家陪伴,提升留存率,国际市场收入增速达到35%。
从投入到盈利:商业化的攻防战
三巨头在AI商业化上正进入深水区。变现模式主要有两类:直接增收和间接增收。
阿里云AI相关产品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超20%;腾讯通过AI驱动广告、游戏收入双双增长;百度AI搜索变现尚未完全抵消广告下滑,但萝卜快跑实现规模化运营。
挑战也不容忽视:阿里因巨额投入导致自由现金流净流出188亿元;百度AI投入产出比失衡,在烧钱研发的同时承压盈利;腾讯元宝活跃度高,但付费转化率不足5%。市场的特殊性为AI商业化增加了难度。刘炽平表示,“在中国市场,C端AI工具直接通过用户付费变现很难像美国那样”。这迫使中国科技公司必须探索本土化的AI商业模式。
生态协同的价值正在凸显:腾讯依托“微信+QQ+游戏”覆盖10亿用户场景;阿里电商与支付业务为AI提供了海量消费数据;百度的用户黏性相对较低,生态闭环建设仍是短板。
全球市场同样进入提速期:甲骨文与OpenAI签下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股价单日暴涨36%;IDC预计2028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2227亿美元。中国电信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AI将为中国GDP贡献超11万亿元,带动算力需求十倍甚至百倍增长。
资本市场正在提前定价未来。9月17日的股价暴涨,是对BAT阶段性成果的奖励,也是对未来潜力的押注。从千亿投入到稳定盈利的跨越,将决定谁能率先跑通AI商业化路径,并最终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科技格局。
编辑:杨子梦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