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黄河记者:苏冉
一边是90%财险公司实现盈利,另一边是车主高频次投诉保费过高,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许久的“保险刺客”难题依然待解。最新行业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44%,已结赔款同比增长33.32%,头部险企逐步走出承保亏损实现盈利,新能源车险行业赔付率同步改善。
尽管财险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但社交媒体上关于新能源车险的吐槽仍有不少,如售价在10万元级的零跑B10首年保费约5500元,“新能源车省下来的油费都交保险了”等声音随处可见。保险公司对此回复多为“车身集成度高,事故维修成本是燃油车的2-3倍”等话术。业内观察,这场关于保费的博弈,本质上仍是新兴产业成本分摊的缩影,而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成熟之间,新能源车险的平衡点或许还需更多时间才能找到。
车主称“省下的油费,补不上保险的窟窿”,保险公司吐槽业务越做越亏
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突破50%的背景下,车险贵、保费涨仍是笼罩在车主头上的阴影之一。
“省下的油费,补不上保险的窟窿。”山东一位特斯拉车主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三年没出险,保费却从7000元涨到9000元,保险公司说这是“车型风险系数调整”。另一位浙江网友跟帖表示,他前不久想给家中的新能源车上保险,但多家保险公司表示“给不了报价”。只因这辆车去年出过两次交强险,现在只有一家大型险企愿意承保,报价高达8800元,而去年保费仅4000元左右。还有车主吐槽“1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车,和20万元以上的燃油车保费相当”。
事实上,社交平台上类似吐槽新能源车险昂贵的案例随处可见。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平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约21%,其中纯电车每年保费平均比燃油车贵1687元,约为燃油车的1.8倍。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平均保费高出燃油车“一大截”的现象并没有改变。
续保难也是困扰车主的一大难题。一些已经购车超过五年的新能源汽车车主普遍反映,由于电池折损严重、维修成本已远超车辆实际价值,出现了车辆价格与保险金额出现价格倒挂,而被保险公司告知不能购买保险,如果要续保,则被告知要搭售座位险等附加险。
车主吐槽的同时,保险公司方面也是叫苦不迭,直言新能源车险业务越做越亏。
“车损险的保费通常较高,因为它涵盖了车辆本身的损失,而新能源汽车由于采用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新技术,大量使用复合材料,车身修复难度增加,影响理赔成本。”一位财险公司业内人士举例称,比如特斯拉使用的全铝一体铸造车身虽然简化了设计,提升了生产效率,但碰撞后无法钣金,只能一体更换,大幅提高了维修成本。加上特斯拉奇高的零整比和维修费用,保险公司在特斯拉的保险上很难赚到钱。
该人士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保费相较于同等保额下的燃油车平均价格高出80%以上,但去年车险新增保单的综合成本率基本超过100%,甚至有公司综合成本率高达130%。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已经达到了650亿元,商业险签单数量达1118万件,商业险件均保费4139元,较燃油车险高81%,赔付件数达199万件,案均赔款达4953元,比传统燃油车高出600元。
一位险企精算师透露,同样是20万元的车,新能源车出险率比燃油车高15%,案均赔款多出40%。2024年,行业收入突破1400亿元,但亏损高达57亿;且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3%,已结赔款增速却达63%,“收钱赶不上赔钱”的倒挂现象明显。
面对保费上涨的压力,部分新能源车主开始采取减保策略,比如放弃车损险、降低三者险保额,甚至选择脱保。“我的车已经开了4年,电池衰减后自燃风险降低,今年我打算只交交强险。”社交平台上,一位车主的留言引来几百个网友点赞。
政策东风带动行业回暖,业内呼吁应创新险种并建立精准风险模型
当前,新能源车险行业持续三年的“卖得越多亏得越狠”魔咒似乎正在打破。
近日,各大险企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头部险企的新能源车险逐步走出承保亏损实现盈利,行业赔付率同步改善。根据86家上市财险公司2025年上半年盈利情况,90%财险公司实现了盈利,这与车险综合成本率下降密不可分。
中国平安发布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平安产险承保新能源车575万辆,同比增长49.3%,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46.2%,市场份额27.6%,实现当期新能源车险业务承保盈利,且成本呈现持续优化趋势。
中国太保旗下的太保产险上半年新能源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占车险保费比例达19.8%。中国太保副总裁俞斌在2025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新能源车险总体经营情况比较好,已经进入盈利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44%,已结赔款同比增长33.32%,已结赔款增速低于保费增速8.12个百分点。这折射出新能源车险的赔付情况正在改善。
头部险企为何能实现盈利?
政策层面,为了针对行业痛点可能会演化的社会问题,今年1月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根据指导意见,保险行业在今年年初建立了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推出“车险好投保”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在常规渠道遇到投保困难的新能源车用户。
同时,针对部分车主反映新能源车险较贵的问题,上述意见提到,研究在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内优化新能源商业车险自主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及规则,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以风险为基础的费率形成机制。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新能源汽车的风险状况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仍高于燃油车,意味着其纯风险保费可能更高,不少车主可能仍然有新能源车险比较贵的“体感”。
专家认为,新能源车险问题的根本在于定价体系,过去,同一价位水平不同品牌燃油车保费差异不大,基准费率是行业统一的,但是现在新能源汽车从三电到软件、智驾、受众人群都有较大差异,行业统一的条款和基准费率可能难以反映真实的风险水平。对于新能源车险而言,需要建立不同车型风险分类体系,这需要足够的数据规模积累,这在短期内很难解决,是发展中必经的难题。
广西大学经济学院保险学教授唐金成认为,应积极创新新能源车保险产品。针对新能源车电池,可以开发独立的保险产品,如电池产品责任险、电池残值保险和电池损失险等,也可以为“车电分离”模式设计专属新能源车保险方案。
编辑:俞丹 校对:汤琪